承接之前三期談到家長可從「B-E-A-N」4方面著手思考,造就適合自己家庭文化的親職教養方法的條件。今期我們分享「B-E-A-N」中的「A」——Attention( 關注 )。
生活在一起 ≠有效的 關注
現今普遍香港人的生活模式可以用瘋狂而忙碌來形容。這正不幸地阻礙着父母對子女的需要,作出敏銳反應與回應的能力,包括互相競爭的工作先後次序、額外工作、睡眠不足、頻繁的智能電話操作會對親子的感情鏈結、兒童語言發展、社交互動,以及安全感產生負面影響。如果繁忙不堪的父母,未能保持給予兒童穩定的身心支援,孩子們會感到沮喪、傷害、被遺棄或忽略。
一起生活並不等於給予子女有效的 關注 。缺乏 關注 的孩子當有情緒問題時,會比同輩有更大的爆發和孤立感,漸漸會開始不再爭取父母的 關注 ,使彼此的情緒關聯鬆懈。三歲前的幼兒更加需要從情緒穩妥的父母得到支援與學習機會。全職工作的父母如能每天下班後,付出足夠的時間與孩子建立鏈結,也未至於使孩子陷入風險,但假如父母把重任交給由於要到異地工作感到空虛寂寞壓力大的女傭,或者長期沒人看管時,孩子很有可能會面對更大的發展風險了。人影響人、家庭文化直接影響下一代,亦可以負面地得到體現。
家長可用那些 關注 模式?
1.親密的距離
- 新生嬰兒需要在8-12英寸的距離,清楚看到父母。
- 子女在兒童時期,需要父母在身旁做榜樣和促進學習與發展。
- 年紀較大的子女雖然不需要父母時常在身旁,心靈上仍需要靠近父母。
2.無間的 關注
- 父母需要把次要的想法拋開,專心面對子女,活在他們的當下。
- 新生嬰兒需要父母的愛撫、情感與言語的滋潤,才能生存與成長。
- 學齡的子女需要父母每天定時的 關注 。
- 年紀較大的子女如能定時與父母獨處、互訴心聲是重要的。
3.關切的語言行為
學習觀察子女的身體語言與表情。聆聽嬰兒發出的聲音,看著他們的眼,練習使用你的面部表情與聲調,來配合子女的情緒與表達。這不是嬰兒時期才需要的 關注 。無論子女有多大,父母都需要用 關注 ,來配合他們的步伐。難道一個蠻有自信的年輕人,準備告訴父母自己開始談戀愛時,希望得到的是批評、教訓與不接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