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疫情中的精神健康管理|養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

新城健康+ 養和醫院 潘佩璆

今日邀請到養和醫院的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醫生。現時精神科是否越來越受重視?

城市生活壓力影響精神健康

醫生: 是的,當年我入行,精神科比較冷門,但如今香港的精神科已發展得很好,很多年輕醫生加入。

主持: 是不是增加了不同類型的精神健康問題?

醫生: 各種精神健康問題一直都存在,但是為精神問題求醫的人的確是多了。城市生活壓力大是部分原因,但我覺得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開始重視內心的感受。

主持: 現在精神科病人求診時比以往少了尷尬的感覺嗎?

醫生 : 是的,情況很明顯,大家對精神病負面觀感減少了,但年長的人仍未改變。

主持: 你覺這一年大家的情緒起伏大嗎?

醫生: 大啊!

適應症 (Adjustment Disorder)

主持: 對情緒健康有甚麼影響?

醫生: 涉及很多方面。這一年來,求醫人數有增加,他們不論患上甚麼精神病,情緒、睡眠、生活或多或少都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但亦有部分病人患上「適應症」(Adjustment Disorder),主要是由於現實生活中巨大的壓力而產生過度的心理反應。

主持: 你覺得去年的社會運動及今年的疫情,那一個比較影響情緒?

醫生: 去年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推出了計劃幫助受社會動盪影響的人士。相比而言,以我的觀察,受今年疫情影響的人數比較多;受影響的時間亦較長。

主持: 你覺得社會事件對情緒健康的影響這麼大,是否因為大家都比較容易接觸到事件最新的資訊呢?

醫生: 是的,有時你不留意這些資訊,反而影響不會太多,但如果你經常都接收資訊,就會越聽、越看越緊張。

主持: 有多少精神科病人的情緒是受活動及疫情而影響?

醫生: 舊症大約每10個人當中有4個,新症則未有相關數據。有相當多的研究證明,一個人的際遇跟不同種類精神病的發病及持續多久很有關係。而人生際遇包括個別重要事件和長期的困難。例如早前提及的「適應症」,即是有重大的事件發生,導致過度心理反應,比正常人的反應強大;另一個例子是抑鬱症,有大量研究顯示,抑鬱症是跟人生的重大事件及長期的困難有莫大的關係。

壓力可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主持: 長期的困難是甚麼?

醫生:即是長期需要面對的一些困境,例如貧窮、家中天花牆壁長期漏水等。

主持: 說到重大事件,你的抑鬱症病人又有什麼遭遇?

醫生 :有很多種類,例如有至親患上新型冠狀病毒,令家中長者極擔心,自己夾在中間,感到極大壓力;有因疫情面對經濟壓力;甚至亦有年輕人要改變婚姻大計。有些人則是自己染疾而入院,身上插滿喉管,在不見天日的深切治療病房,因而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主持:情感與理智有時會脫節,對嗎?

醫生: 對。感情和理智脫節,涉及很多原因,例如性格傾向及思考方式。思考方式是即時聯想到了最壞的情況,為了這些事就會令自己有很大壓力。

如何斷定為精神病患?

主持: 精神科怎樣區分患病與否?

醫生: 要界定何為病有3個標準。第一,病徵是正常人不會有的,例如思覺失調的病人會聽到現實不存在的人聲、覺得有人跟蹤自己、監視自已。第二個標準則是受這些病徵影響時,他能否過正常生活。第三個標準則是反應程度是否明顯超出一般人的反應。

主持:請具體解釋何謂過正常生活。

醫生: 舉例一個人即使不開心,他仍可以上班,以及承擔到本身應有的角色及責任,例如作為父、母親的角色,如果他/她仍能勝任,我們認為未越過界線;但如不能擔起這些責任和角色,就是不正常了。

主持: 請舉例闡釋。

醫生: 例如有人因為這個疫情,原本的計劃被影響,受到很大挫折,如果只是有短暫和溫和的情緒發洩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導致持續失眠、身心不適、萬念俱灰、有自殺傾向,這就是超過一般人的反應,是不正常的。

主持:如果有精神問題,會否過一陣子就能自然康復?還是要跟精神科醫生溝通?

醫生:精神科流行病學,是研究各種精神病每年多少人發病、這些病會持續多久等等。精神病整體來說是十分普通的疾病,好在大多數人都只是患有很輕微的精神病,這些輕微的精神病表現出來就是失眠、情緒低落、較輕微的緊張、焦慮等等,身體有些不適,一般數個月後就會康復。只有少數人會患上較嚴重的精神病。

強化自己精神健康

主持: 那是否代表可以待至自然康復?小問題會否變大問題?

醫生:小部分人會變成大問題,而等是一個消極的方法,但其實不需要第一時間找精神科醫生,自身亦有很多方法可補救。

主持:怎樣可以強化自己的精神健康呢?

醫生:暫時還未有確實的方法,有些人認為日常遇到的挫折,會令我們的抗逆能力變強。其次,不要孤立自己,要跟自己信任的人溝通,心情就會得到釋放,如果對方也有類似經歷,你就會發覺自己並不孤單,是正常的。我亦建議要多運動,有醫學研究指出運動可以改善輕微的抑鬱症。

主持: 如果是經濟上的問題呢?

醫生 : 要尋求幫助,始終這是現實的問題,看看怎樣可以積極去改善自己的處境。當情緒低落時,應提醒自己,原來人是可以自強不息的。

主持:可以怎樣幫助身邊受情緒困擾的人?

醫生 : 聆聽並一同分析事件,最壞的情況是什麼?當出現最壞的情況時,又可以怎樣做?令當事人看通,情緒就不會受困擾。

主持: 多謝醫生,今天時間差不多了,下星期見,拜拜。

潘佩璆醫生
Dr. PAN Pey Chyou

精神科專科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

立即重溫《養和抗病兵工廠》其他集數內容: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header_02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