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知多啲 丨質子治療新療法 特點及副作用一覽!
近年的癌症治療中,質子治療開始被提及,但坊間對於這種新式癌症治療認識不多。其實質子治療和傳統的放射治療(電療),均利用高能粒子來殺死癌細胞的技術。本文將詳述質子治療的特點、與傳統電療的不同之處、副作用及費用等。
隨著都市人對健康的重視,對癌症的態度由治療演變到預防,希望將頑疾、重疾對身體的惡性影響遏制在確診的早期階段,我們與FWD富衛保險聯手,為讀者提供一系列專業健康資訊,提倡以預防入手,及早發現癌症、積極治療癌症、避免復發!
近年的癌症治療中,質子治療開始被提及,但坊間對於這種新式癌症治療認識不多。其實質子治療和傳統的放射治療(電療),均利用高能粒子來殺死癌細胞的技術。本文將詳述質子治療的特點、與傳統電療的不同之處、副作用及費用等。
「老花」多數在40歲左右開始發生,並在中年慢慢惡化,最主要的症狀為眼睛不能夠看清楚近的物件,但看遠物時並不會受影響。本文將會詳述什麼是老花、老花的成因、預防及治療方法等。
龜頭炎是香港男性中最常見的生殖器官疾病之一,不少患者都會擔心是性病所致,但其實包皮過長跟龜頭炎有某種關連?是否需要接受割包皮手術?接受手術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什麼?
膝蓋痛的問題非常普遍,嚴重的膝蓋痛或會導致影響日常活動,包括上樓梯、屈膝、蹲下、甚至久坐時會感到疼痛。本文將詳述膝蓋痛的原因、常見群組、紓緩及預防方法等。
夏季是紅眼症的高峰期,而紅眼症為常見眼疾,病況一般比較輕微,大部分都可於一至兩星期內痊癒。雖然紅眼症任何人士均有機會染上,以 5 歲以下的兒童最常受到感染。本文將詳述紅眼症的種類、症狀、傳染狀況等
根據衛生署2020至2022年的人口健康調查,15至84歲年齡段中,有32.6%的人被歸類為肥胖而有22.0%的人則被歸類為超重,可見肥胖已成了香港人常見的都市病。大家都知道肥胖與許多疾病密切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壓以及癌症等。但不少四肢纖瘦的人士卻忽略了中央肥胖,即俗稱「大肚腩」,同樣能引致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本文將會詳述中央肥胖的定義、原因及壞處等。
膀胱炎是一種影響膀胱的尿路感染(UTI),在女性中特別常見,通常會自行痊癒,但有時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本文將詳述什麼是膀胱炎、膀胱炎的種類、症狀、原因以及治療方法等。
根據調查數據,腎及其他泌尿器官的癌症,過去10年間上升達70%1。血尿患者未必感到痛楚,有時候血絲甚至肉眼並不可見。本文將詳述血尿是什麼、又有哪些原因,以及是哪些疾病的前兆?
小便次數究竟達到多少次才定義為尿頻?其實日常經常飲用咖啡、奶茶等含有咖啡因的利尿飲品,亦會更容易感到「急尿」。如要評定為病態尿頻,除了觀察小便次數,亦要綜合判斷尿量、身高體重、飲水量、排汗量等數據。本文將詳述什麼是尿頻、原因、常見歲數以及解決方法等。
2020 年因心臟病而死亡佔該年總死亡人數約13.0%,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的第3位。而心臟衰竭指心臟不能正常、有效地泵血,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心臟功能下降情況。當身體得不到必需的血、 氧氣、營養來有效運作,心臟衰竭便會愈來愈嚴重。本文將詳述心臟衰竭的原因、初期及末期症狀、治療方法等。
腸胃炎指腸胃(包括小腸及大腸)發炎,而急性腸胃炎多由病毒所引致,所以稱為「病毒性腸胃炎」。病毒性腸胃炎可由多種病毒引致,最常見的有諾如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等,一般容易發生在冬季。本文將詳述急性腸胃炎的原因、症狀等,是否一定會發燒?可以自行痊癒嗎?
在香港,急性心肌梗塞 (AMI) 是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2021年便有1,417死亡個案。年紀愈大,患上心肌梗塞的風險便愈高,是引發猝死的重要病症,而此症近年有年輕化趨勢,15至24歲的年齡組別由0.1%上升至7.7%,與85歲或以上年齡組別等同。 本文將詳述心肌梗塞的症狀
根據2022年死亡人數統計,心臟病為香港第4號殺,但較少人會留意到「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疾病,病發前毫無先兆,患者會感到心跳不規律,易於忽略。而薄血藥,俗稱「口服抗凝血藥」,是一種可以有效預防心律不正疾病和中風的藥物。本文將詳述薄血藥的用途,飲食注意事項,以及副作用等。
肩周炎,是一種影響肩膀運動的疾病,因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而被稱為「五十肩」。成因可涉及肩袖組織的炎症、退化或損傷,亦可能與年齡、糖尿病、心臟病等有關。本文將簡單探討一般肩周炎症狀、診斷、治療以及改善方法。
坐骨神經痛是相當普遍的腰痛問題,2020年全球便有6.19億人受影響,估計到2050年,病例將增加至8.43億。 本文將詳述坐骨神經痛的原因、症狀、高危群組等資訊,了解更多並及時就醫,可避免對患者及其家人帶來負面影響。
產後抑鬱症指母親誕下嬰兒後患上的抑鬱症,大部分的產後抑鬱都沒有明顯的理由,卻會影響媽媽照顧嬰兒的能力,並對嬰兒的身體健康、心智成長和行為情緒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本文將詳述什麼是產後抑鬱、潛伏及發症期、具體症狀及治療等。
化學治療(化療)一詞通常在提及治療癌症的藥物時使用。然而,並非所有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都以相同方式發揮作用。傳統或標準化療使用的藥物具有細胞毒性,意味著它們可以殺死腫瘤細胞。本文將詳述化療的原理、種類及作用、以及副作用,一文了解更多!
坐骨神經痛源於神經受壓迫所致,坐骨神經痛原因包括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化、脊柱狹窄等,與年齡、遺傳、職業等因素相關。預防坐骨神經痛可從日常生活入手,本文將詳述坐骨神經痛的位置、治療方法,日常伸展運動等,減低坐骨神經痛的可能性。
坐骨神經痛是相當普遍的腰痛問題,2020年全球便有6.19億人受影響,估計到2050年,病例將增加至8.43億。 本文將詳述坐骨神經痛的原因、症狀、高危群組等資訊,了解更多並及時就醫,可避免對患者及其家人帶來負面影響。
銀屑病,又稱為「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暫時無法完全根治,患者需長期治療以控制病情,本文將帶大家了解銀屑病的症狀、高危一族、相關治療方法等。
紅斑狼瘡是由病人自身免疫引發的疾病,這種慢性疾病對皮膚、關節、腎臟等器官造成多重影響。根據香港風濕病基金會指出,據估計每10萬港人中約有60人患有此症,病人大多為15至30歲之女性,男性比例只約佔十分之一。紅斑狼瘡令身體出現的症狀繁多,其特點是免疫系統攻擊身體正常組織和器官,導致全身各部位的炎症和損害。
飛蚊症通常由眼內玻璃體內的纖維組織變化引起,目前並無特效藥物可以治療,但透過一些方法可改善飛蚊症症狀。本文將詳述飛蚊症嚴重症狀、治療以及改善方法等。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影響大腦功能,導致認知能力逐漸惡化。最常見的失智症形式之一,常見於老年人。本文將簡單探討一般阿茲海默症前兆、症狀、自我測試及預防方法等。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影響大腦功能,導致認知能力逐漸惡化。最常見的失智症形式之一,常見於老年人。本文將簡單探討一般阿茲海默症前兆、症狀、自我測試及預防方法等。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影響大腦功能,導致認知能力逐漸惡化。最常見的失智症形式之一,常見於老年人。本文將簡單探討一般阿茲海默症前兆、症狀、自我測試及預防方法等。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影響大腦功能,導致認知能力逐漸惡化。最常見的失智症形式之一,常見於老年人。本文將簡單探討一般阿茲海默症前兆、症狀、自我測試及預防方法等。
躁鬱症是一種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與抑鬱症的症狀有何分別?本文將詳述躁鬱症的具體症狀、包括眼神充滿力量、情緒高漲、活力充沛等。同時亦可以透過測試來進行自我評估,以及確診後有什麼藥物及心理治療的方法,認識更多精緒病。
躁狂症發作時個人行為會發生劇烈變化,如情緒高漲、語速加快等極度影響工作或社交。本文將詳述甚麼是躁狂症、症狀、發作時應如何面對等1,讓大家好好認識此情緒障礙症。
咽喉癌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日常生活可進行自我檢查,及早發現咽喉癌症狀,留意症狀變化,如症狀持續達兩星期1,便應及早求醫,對提升存活率有很大的幫助。
直腸癌發生在直腸,為惡性腫瘤,直腸癌症狀與大腸癌相似,但治療方式上存在差異。 對於已復發的情況,治療可能需要調整,包括再次進行手術、增加化療週期或改變治療方案等,以提高對抗復發的效果。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包括長時間的憂鬱情緒或對活動失去興趣或愉悅感。全球估計約有2.8億人(約3.8%)患有抑鬱症,當中男性佔約4%,女性佔約6%患有抑鬱症。本文將詳述抑鬱症的原因、症狀、自我分數評估等。
抑鬱症是一種普遍的情緒病,全球約2.8億人受影響,世衛預測,抑鬱症將在2030年已為全球疾病負擔第一位1,而抑鬱症原因複雜,包括生理、心理、遺傳及環境因素,患者可能同時受多方因素影響,當中不到25%的患者尋求治療,本文將詳述抑鬱症發作的情況、自救及治療的方法。
常見癌症中,普羅大眾經常對於什麼是直腸癌和大腸癌的概念產生誤會,由於兩者同為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加上位置相鄰和症狀相似,因此常被以為是同一癌症,但無論是那一種癌症,及早辦識對日後治療方式也有關鍵作用。
直腸癌發生在直腸,為惡性腫瘤,直腸癌症狀與大腸癌相似,但治療方式上存在差異。 對於已復發的情況,治療可能需要調整,包括再次進行手術、增加化療週期或改變治療方案等,以提高對抗復發的效果。
肺癌是香港首位致命的癌症,2021年總共有4,037人死於肺癌,佔癌症死亡人數的26.7 %。一般人認為肺癌患者較多為40歲或以上的男性,主要成因是吸煙和吸入二手煙等,定期進行肺癌篩查,有助發現早期肺癌的前兆。
肺癌是香港首位致命的癌症,2021年總共有4,037人死於肺癌,佔癌症死亡人數的26.7 %。一般人認為肺癌患者較多為40歲或以上的男性,主要成因是吸煙和吸入二手煙等,定期進行肺癌篩查,有助發現早期肺癌的前兆。
肺癌是香港首位致命的癌症,2021年總共有4,037人死於肺癌,佔癌症死亡人數的26.7 %。一般人認為肺癌患者較多為40歲或以上的男性,主要成因是吸煙和吸入二手煙等,定期進行肺癌篩查,有助發現早期肺癌的前兆。
肛門癌(Anal cancer)是一種罕見的癌症,病理機制與感染有關,特別是與HPV病毒16和18型密切相關。由於症狀與痔瘡相似,患者有時可能未能及早察覺。本文會詳述特別需要留意的肛門癌症狀、與痔瘡的分別、高風險群組等。
膀胱癌是一種發生在膀胱的癌症,以男性患者為多,本文將詳述膀胱癌常見症狀,包括經常急尿、排尿有灼热感,血尿等前兆,亦會比較與膀胱炎、膀胱結石或腎石的症狀分別,以及不同期數的症狀程度。
肺癌是香港首位致命的癌症,2021年總共有4,037人死於肺癌,佔癌症死亡人數的26.7 %。一般人認為肺癌患者較多為40歲或以上的男性,主要成因是吸煙和吸入二手煙等,定期進行肺癌篩查,有助發現早期肺癌的前兆。
肺癌是香港首位致命的癌症,2021年總共有4,037人死於肺癌,佔癌症死亡人數的26.7 %。一般人認為肺癌患者較多為40歲或以上的男性,主要成因是吸煙和吸入二手煙等,定期進行肺癌篩查,有助發現早期肺癌的前兆。
事實上,睪丸癌治癒的整體成功率非常高,超過九成患者可以康復,愈早發現能完全康復的機會便愈高。1不過由於睪丸是頗為尷尬的位置,往往令患者諱疾忌醫,如果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地方,令確診期數愈晚,便會大大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存活率。本文詳述睪丸癌的分類、期數、檢查及治療方法。
根據香港兒童醫院血液及腫瘤科數據顯示,神經母細胞瘤為十大兒童癌症之一,2021年佔整體兒童癌症個案的3%。目前醫學界仍然不知道神經母細胞瘤的準確發病原因,早期神經母細胞瘤症狀也不易察覺,因此難以預防。本文詳述神經母細胞瘤不同期數的存活率及預防方法。
兒童癌症中,除了常見的白血病、腦瘤,還有神經母細胞瘤,常見症狀有肚子腫脹、肚子腫塊等,即使兒童感到身體不適,亦未必懂得如何好好地表達,家長可多加留意他們的身體狀況。本文詳述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病原因及症狀。
肺癌是香港首位致命的癌症,2021年總共有4,037人死於肺癌,佔癌症死亡人數的26.7 %。一般人認為肺癌患者較多為40歲或以上的男性,主要成因是吸煙和吸入二手煙等,定期進行肺癌篩查,有助發現早期肺癌的前兆。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20年扁桃體、口咽新症數目,有近116宗新症,比過去10年增加超過一倍1。本文將詳述扁桃腺癌的發病原因、症狀及高危因素等。
膽管癌源於膽管系統中的膽管細胞,是一種罕見而且治療路上具有挑戰性的惡性腫瘤。美國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膽管癌的5年存活率低於10%,而晚期膽管癌的整體存活期一般只有12至14個月。 而本港2018年膽囊及肝外膽管癌死亡個案有205宗,2 本文將探討膽管癌的診斷方法及目前可用的治療手段。
膽管癌的全球發病率在過去10年持續增加,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膽囊及肝外膽管癌在2018年有469宗新症,死亡個案達到205宗。因膽管癌早期症狀難以察覺,很多患者確診時已到中後期,難以治癒,所以這也是死亡率較高的癌症之一。了解膽管癌的高風險成因因及常見症狀,對早期檢測和治療至關重要。
腎癌是全球常見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之一,香港的男性癌症個案中,腎癌及其他泌尿器官的癌疾(膀胱除外)發病數字排行第7,發病時間多在50至75歲之間1。早期的腎臟癌更沒有明顯的前兆,難以被發現。本文將詳述腎癌的常見成因、前兆症狀和期數,以及正確的腎癌患者飲食意識。
腎癌雖然初期一般無明顯症狀,但仍然不能忽視。本文將詳述腎癌不同期數的症狀和存活率、手術治療及預防方法等。
肺癌是香港首位致命的癌症,2021年總共有4,037人死於肺癌,佔癌症死亡人數的26.7 %。一般人認為肺癌患者較多為40歲或以上的男性,主要成因是吸煙和吸入二手煙等,定期進行肺癌篩查,有助發現早期肺癌的前兆。
癌症一直是本港的頭號殺手,據衞生防護中心預計,相關個案會持續上升,到2030年癌症每年新例會增至4.2萬宗。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如果有適當的治療,癌症患者可提高治癒的機會率,免疫治療便是近年治療癌症的曙光之一。
腦癌為惡性的腦部腫瘤, 2020年香港約有一千宗案例,當中271宗為惡性。因腦部結構複雜,腫瘤的治療方法亦相當多變。
心律不正可能會沒有症狀,是容易被忽略的病症。若心律不正患者病發時沒有及時得到適當治療,死亡率將增加2倍,患上心臟衰竭及中風的風險亦較常人高約3倍及5倍。
大腸癌既是香港第二常見癌症,同是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二位,於2020年,就有超過5,000宗大腸癌新症,發病率更有上升趨勢。大眾亦不妨由認識大腸癌開始,了解日常飲食習慣與這種癌症的關係,以減低患癌風險。
心臟早搏其實很普遍,可以發生在劇烈運動、大量飲濃茶或咖啡情況下,亦可以是隱患各種心臟病的警號。
正常的心跳,是心室和心房各跳動一次,平日難以察覺,但當驚慌或緊張時,卜通卜通的心跳就會突然變得明顯,有時更會跳多一下,或跳漏了一拍。
不少女士會忽略了卵巢癌初期症狀,往往確診時已屆晚期,加上其難以估計的擴散途徑和速度,即使手術切除了卵巢和附近淋巴,復發率仍偏高,致整體存活率偏低。
卵巢癌的初期症狀常被誤以為是一般無傷大雅的腸胃問題,到真的感到不適求醫時,才發現已是末期,癌細胞並擴散至其他身體組織,這也是卵巢癌存活率低的主因,女士不得不提防!
卵巢癌也是香港十大女性癌症之一,每年新症平均約500宗,大部分患者年齡是45-59,2020年卵巢癌新症的個案達585宗,更在女性致命癌症中排行第六!只因卵巢癌被稱為「沉默殺手」,其初期症狀都不明顯,往往被發現時已經擴散至腹腔變成晚期,存活率也低了!
常常聽到不少患癌病人問,何時適合用標靶藥物來治療癌症?究竟標靶藥物的原理是什麼?是否每種癌症都適合使用?又是否每個病人都可以服用?
不少人面對容易喘氣、經常感到頭暈、運動能力變差時,可能會歸咎於年齡增長而導致身體機能退化,但其實有可能是因為二尖瓣倒流。這種心臟疾病會增加心臟負荷,影響腦部及四肢供血之餘,更可能誘發心臟衰竭,甚至中風等嚴重問題。
大腸癌在香港常見癌症中排行第二,致命率相當高,在2020年就有2,287人因大腸癌而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15.4%。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腸癌的初期病症並不明顯,到中期症狀亦容易被生活繁忙的香港人忽視,以為只是「壓力大」所致。
骨癌在香港的發病率不算太高,但容易造成患者肢體殘障,而且特定腫瘤類型更容易發生在兒童及年輕人身上,因而需要特別受關注。
皮膚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最常見的有基底細胞瘤、鱗狀細胞瘤(統稱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及黑色素瘤皮膚癌這三種,當中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約佔皮膚癌總數的90%。在2020年,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新症共有980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2.9%,即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就有約13宗新增個案,本地的新症數目近10年亦錄得20%顯著增幅,實在不能不提防!
腦中風總在出奇不意之間突襲,以最急遽的方式影響患者生活,甚至導致其死亡。根據政府統計,單在2020年,就有3,164宗因中風而死亡的個案,成為香港第四大常見死因;經診斷患有中風的人數更由2009年至2010年度的37,800人,躍升至2018年至2019年的57,500人,升幅達52%之高。
腦中風教人聞「風」喪膽之處,除了在於它是香港第四大常見死因1外,亦因為腦中風大多為突發性。無論屬缺血性還是出血性,都有機會在短期內快速變化,為此,在症狀發生之初已及早診斷,並把握黃金期進行治療及復康,對提升存活率非常重要。如何快速評估?所謂的「黃金期」是甚麼?
心臟病一直是香港第三大最常見致命疾病,於2021年,就有超過6,500人因心臟病而去世,當中有超過一半為男性,並有約65%是死於冠心病。 心臟病種類繁多,主要症狀為心絞痛,但不要因痛症輕微就掉以輕心,了解更多心臟病症狀及治療方法,及早對症下藥。
白血病(Leukaemia)為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因為與血液及骨髓相關,所以俗稱為「血癌」,較常在幼兒及年輕人上發生,成為本港 0-19歲組別中第一常見的癌症。
骨癌在香港的發病率不算太高,但容易造成患者肢體殘障,而且特定腫瘤類型更容易發生在兒童及年輕人身上,因而需要特別受關注。
腦癌為香港第四常見的兒童癌症,其症狀與腫瘤的位置及大小等息息相關,本文將詳述腦癌的種類、症狀以及前兆等。
前列腺癌是香港第三大男性最常見癌症,死亡率排名第四,然而,初期前列腺癌只有排尿困難、夜尿頻繁等不明顯病徵,因此經常被忽視。為了及早發現,男性可定期進行前列腺癌篩查,當中較具參考價值的檢驗為血液中的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前列腺特異抗原指數,但能影響指數變化的因素甚多。
肺癌不但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更是頭號癌症殺手,2020年肺癌死亡數字高達3,910宗,佔癌症整體死亡率26.4% ,同時亦是香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
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因全球最多鼻咽癌患者的地方,就是廣東地區。2020年香港的鼻咽癌新症一共有740宗,男女比例約為2.6比11,男性患者居多,發病高峰期介乎45至64歲。
前列腺癌在香港愈來愈常見,已成為本港第三大常見男士癌症,死亡率則排名第四。前列腺癌一直被坊間視為「老人病」,發病年齡多為50歲以上,然而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
乳癌是本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更有上升趨勢, 2020年共有近5,000名女士患上乳癌,平均每天有13人被診斷確診,相比2010年大幅上升六成半!女士平日要時刻關注自自己的乳房健康!
近年乳癌有年輕化跡象,成為不少女士的夢魘!乳房檢查能及早辨別乳房潛在問題,包括乳腺纖維瘤、乳腺囊腫,甚至是乳腺癌等。
淋巴癌的初期症狀極不明顯,可能只是淋巴結輕微脹大、疲倦、夜間盜汗等,都巿人往往只視為生活過勞,而忽視淋巴癌的可能性,讓淋巴癌一直被視為「沉默的癌症」,其中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新症更是本港十大癌症殺手之一。
頭頸癌包含多種常見的癌症,包括普遍的鼻咽癌、口腔癌、咽喉癌等。過去10年,香港的頭頸癌的新症數字持續上升,值得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