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導指出,食物過敏在全球愈趨普遍,甚至有上升的趨勢,而香港目前有約40萬人正受食物過敏問題困擾。食物過敏能找到原因嗎?如果診斷出自己有食物過敏,是否可以透過治療「斷尾」?
主持:今天請來養和醫院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醫生,為我們講解食物過敏嶄新診斷與治療。大多數有過敏問題的人士都會因為生活受到影響而求診,有報導指出,食物過敏在全球愈趨普遍,甚至有上升的趨勢。而香港目前大約有5%、即約40萬人患有食物過敏。食物過敏是否有上升的趨勢﹖
醫生:綜合了一些大學的研究報告,食物過敏在全球均有上升的趨勢,但實際原因仍然未明,部分可能是跟飲食習慣偏西化有關,尤其是在大城市,而急症室的求診數據也顯示出相關問題,急性水腫、神經性水腫、風疹等因食物引發的例子,數字都錄得數倍增長。在本港,根據醫管局2008至2018年數據顯示,患上食物過敏的人數正在增加。
而就臨床所見,近年的確多了因過敏問題而求診的人士,當中有些較嚴重的個案如嚴重腫脹、呼吸困難等。一般來說,成人食物過敏的主因多與海鮮有關,而部分人吃飽後進行運動時會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或全身腫脹,需要緊急送院;另亦有些嬰兒在開始轉食固體食物時,也會出現食物過敏的徵狀。
主持:有部分人原本對某種食物沒有過敏,但卻會突然出現過敏反應,甚至在運動後情況加劇,為什麼會這樣?
醫生:其實這種情況並不罕見。由麩質或小麥類食物引致敏感是比較常見的原因之一,而部分人屬於隱性過敏,平常進食這些食物後沒有明顯反應,但由於體內可能已有IgE(免疫球蛋白E)抗體在對抗這些食物。當進食後進行運動、情緒波動,甚至是趕車或心跳加速,過敏反應就會被觸發。除此之外,感冒、月經,或服用了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s),這些都是會加劇過敏反應的輔助因素。
而塵蟎是另一個會引起過敏的常見原因,當中的肌球蛋白(tropomyosin)亦常見於貝殼類食物如蝦、蟹、蜆當中。若本身對塵蟎過敏,在進食海鮮後再進行運動,過敏反應會更容易被觸發,很多追求健康的人士都會在飯後立即運動,所以有食物過敏的人士要加倍留意。
主持:過往跟現在診斷及治療食物過敏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醫生:技術上出現了很大的進步,過往常用的皮膚點刺測試無法仔細地分辨具體是哪種過敏源,比如小麥有多種不同成分,而過敏人士可能只對其中一種成分過敏。同樣地,這方法可以測出患者是否對塵蟎過敏,但無法知道具體是哪種成分引起過敏。而先進的分子過敏測試(molecular allergy testing),能細緻地分辨出每種食物中的不同過敏成分。另外,脫敏治療則是讓患者慢慢適應,逐少嘗試進食會導致過敏的食物,減少意外發生。
主持:對於一些以往沒有過敏反應,但進食了某種食物後突然出現過敏反應的人士,是否應進行相關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