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腫脹,出現白點和潰瘍,不痛不癢,很多時被忽略以為舌頭生痱滋。但其實可能是舌癌的病徵。究竟舌癌有哪些治療方法?是否有預防措施?
主持: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養和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韋霖醫生,與我們討論舌癌。醫生,根據我的了解,舌癌是口腔癌中第二常見的癌症,在臨床上,舌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嗎?
醫生:以往舌癌常見於60歲至70歲的男性,特別是吸煙和飲酒者。現在年輕患者越來越多,有些病例只有20多或30歲;甚至有些不吸煙、不喝酒的年輕女性也會發病。
主持:舌癌的成因有哪些呢?
醫生:舌癌與其他類型的癌症一樣,並無單一的致病因素,但可歸納為五個主要原因:
1. 飲酒
2. 吸煙
3. 口腔發炎:如經常不刷牙,口腔衛生差,造成慢性發炎
4. 食用檳榔:香港人較少食用,但印度和台灣的口腔癌發病率較高都與此有關。長期過度刺激口腔黏膜可能會導致癌變。檳榔確實是刺激性物質。印度人習慣將檳榔與石灰粉一起咀嚼,故更為高危。
5. 尖牙:有些人因牙齒排列不整齊,過於鋒利,經常刮傷舌頭,持續的刺激有機會導致發炎及細胞增生,繼而引發癌變。長者會因牙齒缺失或假牙不合適而刮傷舌頭;年輕人則以牙齒排列不正居多。
主持:關於口腔衛生不良的問題,你提到維持口腔清潔是重要的。我們是否可以通過每天刷牙和使用漱口水來降低風險?
醫生:是的,主要誘發舌癌的因素是口腔細菌增長,故此保持口腔清潔是有效的預防方法。雖然蛀牙本身未必會直接引發大問題,但最好還是避免。
主持:年輕女性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現自己可能罹患舌癌?
醫生:通常她們會因為舌頭上出現異常增生或潰瘍而求醫。這些潰瘍可能長時間無法癒合,開始時並無痛感,但隨著腫塊變大而感到疼痛,有些人會在使用藥膏後仍未見好轉才會求醫。其實若潰瘍長期不癒合便應該要注意。
主持:舌癌最常發生在舌頭的哪個部位?
醫生:腫塊常見出現在舌頭的兩側,因這些部位經常受到刺激。腫塊通常細小而堅硬,周圍可能附有潰瘍,疼痛感會隨腫塊增大而加劇。
主持:這種潰瘍和「痱滋」有何不同?
醫生:「痱滋」通常伴隨疼痛,而潰瘍在早期不一定會痛。直至腫瘤侵蝕舌頭神經,導致劇烈痛楚,甚至引發耳痛,患者更會因為無法進食而體重下降。
主持:如出現腫塊,應待多久求醫?
醫生:如果腫塊在2至4周內沒有癒合,甚至越來越大,便應尋求醫生的建議。如果在2周內有縮小的跡象,則可以稍微放鬆警惕,但持續沒有癒合則需檢查。
主持:當有病人來找你時,常見病情是處於初期、中期還是晚期?
醫生:三種情況的病人也有,早期的個案並不常見,大多屬於中期。舌癌很容易轉移到頸部淋巴結,導致淋巴結明顯腫大,所以也有病人在求診時頸部淋巴結已經出現問題。這類個案的腫瘤病灶,最初可能在舌頭內部,直至癌細胞轉移後病人才會發現。
主持:若能在初期發現固然較理想,若病情待至中後期,病人情況會如何?
醫生:到了中期,腫瘤會變大並開始引發疼痛,舌頭的活動會受到影響,病人會逐漸消瘦,頸部淋巴結也會腫大。病人說話會變得口齒不清,就像嘴裡含著糖一樣。及至病情晚期,舌頭幾乎無法活動,說話和進食能力都受顯著影響。
有些長者個案,其家人可能並不明白長者何以不願進食,護理院舍的職員有時也不會太在意,以為不吃一兩餐飯無所謂;其實可能是因為腫瘤已經很大,而且非常疼痛所致。如長者不願進食也沒告知家人他有疼痛,家人就可能不知道他的狀況。所以當長者說話不清楚時,除了考慮有可能中風,還要留意口腔內是否有異物及腫瘤的跡象。
主持:他們感覺到的疼痛是來自舌頭還是整個口腔?會否無法具體描述疼痛的位置?
醫生:疼痛通常從舌頭開始,然後擴散到其他部位,最後整個口腔都會感到疼痛,甚至連吞嚥進食都會非常痛苦。
主持:在治療上,癌症初期、中期和晚期的治療方式有何不同?
醫生:早期通常只需以手術切除腫瘤;若是中期,還需要連同淋巴結一起切除;到了晚期,除了手術外,還需要進行電療或化療。需否切除整條舌頭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和位置,如果腫瘤影響到整條舌頭,可能需要全部切除。但大多數情況下,只需切除一半舌頭,而這對說話和進食的影響其實不大,無需太擔心。
主持:切除半條舌頭後患者仍能說話嗎?需否接受言語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