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人工晶體是治療白內障的常用方法,目前市面上有不同類型的人工晶體,在選擇人工晶體時應考慮什麽因素?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醫生講解人工晶體。鄭醫生,什麼是人工晶體?他有什麼功能﹖
醫生: 讓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眼睛的結構,最表面的是角膜,角膜後面的就是晶體,而晶體的作用是負責把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因此若晶體變得渾濁,我們看東西時影像會變模糊,這便是白內障。
主持:那是否只有白內障患者才需要植入人工晶體?能否用於改善其他眼疾?
醫生:植入人工晶體主要是用於針對白內障的問題,但亦可改善其他視力問題。
主持:那是否要視乎白內障的嚴重程度才決定是否需要植入人工晶體?
醫生:由於以往的白內障手術並非以微創方式進行,而是把整個白內障摘除,因此會待晶體惡化至「全熟」時才植入人工晶體,但現時的微創手術是透過超聲波將渾濁的晶體打碎,並抽取出白內障組織,而非待其「全熟」才進行植入人工晶體手術。只要患者的視力受影響便可考慮進行手術,而醫生會先向患者了解其生活習慣,例如是否需要經常閱讀文字、或每天會花大量時間看電視、又或是從事會計工作而需要閱讀很細微的數字及文字,這些人士在白內障初期便應考慮進行手術。
主持:長者是否也適合進行植入人工晶體手術?
醫生:此手術的風險一般偏低,我曾經為一位100歲的患者進行微創手術,整個過程只需10分鐘,不用縫線,創傷非常輕微。
主持:如患者等到白內障「全熟」才求醫,對手術有影響嗎?
醫生:風險會相對較高,如剛才提及,由於現時是透過超聲波技術將渾濁晶體打碎,並抽取出白內障組織,若白內障是「很熟」的程度,所需的超聲波能量亦會更高,有機會傷害到其他正常的組織。
主持:現時有不同類型的人工晶體,應如何選擇﹖
醫生:人工晶體除了針對性地用於治療白內障,亦可改善其他常見的視力問題如近視、散光、老花等,而每款晶體都有其好處及弱點,醫生會先了解患者對近視、遠視、散光這幾方面的要求,及生活需要,再作出平衡。如想同時改善多種問題,就像把一副漸進眼鏡放到眼睛內,而這情況需視乎患者能否適應,若出現頭暈,即代表該款人工晶體不適合。另外,由於患者配戴用以改善老花的人工晶體時會看到較多炫光,即看到街燈、車頭燈等時會看到有光暈,令影像模糊,所以夜班工作的司機則不適合使用此款晶體。
種類方面,最常見的是單焦鏡,顧名思義焦點只有一個,患者於術後可清楚看到遠或近的影像,但不能同時看清楚不同距離的影像,所以也需要配戴眼鏡。另一款是把焦點打開變成兩個的雙焦鏡,當光線經過人工晶體之後,其中一個焦點負責看遠的影像,另一個焦點負責看近的影像,因此患者可清晰地看到遠和近的事物,但副作用是影像會有些殘影,例如看近的影像時,遠處影像的背景位置會有些許朦朧或疊影。而三焦鏡則可清晰呈現遠、中、近的影像,唯會出現少許疊影,如看文字時會呈現「綑邊」,但眼睛本身有自動調節功能,患者很快便會適應。
長焦鏡則是一項較新的技術,已面世約四至五年,特點是焦距較長以及焦點較闊,能減少出現疊影,壞處是未能覆蓋遠至中及中至近兩段距離,只能清晰呈現其中一段的影像。但此類晶體副作用較少,靈活性亦較大,醫生可為患者安排沒有度數的眼睛用長焦鏡看遠至中距離的事物,另一隻眼睛則設定在50至100度,這樣便可覆蓋由中至近距離的影像。
主持:單焦鏡是否最常用的一種?
醫生:正確,因為它是屬於入門、最容易適應的款式。儘管長焦鏡能夠解決更多問題,但相對需要較長的時間去適應。
主持:炫光與散光有什麼分別?
醫生:有散光問題的患者有時也會見到光暈,是有方向性地聚集在某一邊,而炫光則是呈現出一個光圈。用以改善老花的人工晶體是把焦點聚焦於不同的位置上,令患者可以清楚看到遠、中、近的影像,以致同時也會看到幾個影像。如視線集中於中距離的影像,遠及近距離的兩個影像也會在背景浮現出來,比較鬆散,但整體來說不會對患者造成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