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是一個巨大的微生物庫,這些微生物分布在人體的皮膚、眼口鼻、咽喉、呼吸道、胃腸道以及生殖道等部位,總重量約1.27公斤。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當中,我們常常忽視了身體內部一個至關重要的微觀世界——腸道菌群,這個由數萬億計的微生物組成的大家庭,寄居在人體腸道內,約占人體微生物的80%,聚集超過了100萬億個微生物,編碼300多萬個基因。
腸道菌群也被稱為人類第八大器官、第二基因庫以及內分泌調控中心,是與人體共生互利不可分開的統一體,影響著機體眾多的生命活動。

一、腸道菌群的功能
(1)合成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合成B族維他命,包括硫胺素(B1)、核黃素(B2)、煙酸(B3)、泛酸(B5)、生物素(B7)、葉酸(B9)、鈷胺素(B12)及合成維他命K,還可以促進鐵、鎂、鋅這些礦物質的吸收,提高礦物質的生物利用率。
腸道菌群還能利用蛋白質殘渣,合成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如天冬門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
(2)參與營養物質的代謝
腸道菌群參與膽汁酸代謝,激活不同的受體信號,進而調節糖脂代謝、能量代謝以及免疫炎癥反應等。
人體腸道無法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是低聚糖、澱粉、纖維和乳糖等,腸道菌群可以把它們轉化為短鏈脂肪酸(SCFA)、如丙酸鹽、丁酸鹽。
(3)促進宿主免疫系統調節
腸道菌群通過其代謝產物與腸道黏膜相互作用,能夠刺激和增強宿主的免疫系統,它們可以促進免疫細胞的成熟和分化,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從而提高宿主的免疫力。
(4)抗菌與防禦功能
腸道菌群與腸黏膜緊密結合,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阻止有害微生物的入侵,保護腸道免受感染,同時,腸道菌群還能通過產生抗菌物質的方式,抑製有害菌的生長和繁殖,防止其過度增殖引發疾病。
二、腸道菌群失衡會出現什麽問題?
人體腸道菌群大致分為三類:
有益菌(共生菌群)
有害菌(致病菌群)
中性菌(條件致病菌)
在正常情況下,它們保持在一定的比例範圍內,但是使用抗生素、飲食不均衡、情緒壓力以及環境毒素等,都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導致有益菌數量下降或致病菌增多,就成了腸道菌群失衡。

(1)消化系統問題
腸道菌群失衡會直接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過程,導致腹脹、腹瀉、腹痛、便秘等消化系統癥狀,還有可能導致腸道屏障受損,進而引發腸道炎癥和其它相關疾病。
(2)免疫系統問題
腸道菌群與免疫系統之間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腸道菌群失衡會破壞這種平衡,導致免疫功能紊亂,進而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
(3)代謝問題
腸道菌群在營養物質吸收和代謝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腸道菌群失衡時,這一過程會受到幹擾,導致代謝紊亂的問題,例如可能導致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生。此外,長島菌群失衡還可能影響能量攝取和消耗,增加肥胖的風險。
(4)精神健康問題
腸道菌群與大腦之間存在「腸-腦軸」的密切聯系。腸道菌群失衡可能影響神經遞質的合成和釋放,進而引發焦慮、抑郁等情緒波動,這些情緒問題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還可能進一步加重腸道菌群失衡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