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人體化工廠一旦發炎多病痛!專家教分兩類肝炎+常見症狀|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張宇

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兵工廠-腸胃-肝臟-肝炎

病毒感染和飲酒是引起肝炎的常見原因,而病毒性肝炎可以細分多個類型,如果不幸感染了可以如何治療?又有沒有預防方法呢?

主持:大家好,今天的主題是肝炎,並請來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張宇醫生。常常聽到肝炎或者脂肪肝,究竟肝臟有什麼作用?

醫生:肝臟跟消化食物和儲存能量有關,是身體的「化工廠」,我們吃什麼,很多時候也會反映在肝臟裡。

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兵工廠-腸胃-肝臟-肝炎

主持:都市人難免會吃加工食物、快餐或煎炸食物等,這些飲食習慣對肝臟有什麼影響?

醫生:生活於富裕地區的人最常見是攝取過量卡路里。而加工食物最為人詬病是它屬於精製食物,熱量會被身體迅速吸收,加重身體負擔,引發胰島素阻抗,甚至是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這會加劇肝臟受損甚至患上脂肪肝,而脂肪肝也會引發肝炎。別以為脂肪肝只是肥胖,脂肪肝與心腦血管病變,包括中風、心臟病等有密切關係。如患有脂肪肝,出現中風及心臟病的風險亦會增加1.5倍。


主持:你提及肝臟是一個化工廠。那肝炎又是什麼?

醫生:肝炎即肝臟出現發炎的症狀。當肝臟細胞有炎症和壞死時,肝臟會加速新陳代謝,不停地複製細胞去修復。若此複製過程出錯,可能會增加肝硬化甚或肝癌的風險。

肝炎可說是沒有病徵的,因為輕微肝炎未必會令患者身體有任何不適。正因肝炎並無症狀,有些患者會在身體檢查時才發現肝臟發炎指數,即AST(谷草轉氨酶)、ALT(谷丙轉氨酶)數值偏高或者y-GT(丙種谷氨酸轉移酵素)上升,才發現肝臟已經受損。

但有些徵狀仍是可以多加注意的,如黃疸(眼白泛黃)、小便帶茶色、大便較淺色;或有輕微發燒、疲倦、食慾不振、右上腹腔有一點疼痛等,都是與肝炎相關。

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兵工廠-腸胃-肝臟-肝炎

主持:如患者有機會完全不知道自己患有肝炎,沒有改善生活習慣,其肝炎狀況便會一直持續?

醫生:沒錯,因此定期身體檢查亦很重要。如有高風險因素,包括喝酒、長期服用中藥或西藥、患有糖尿病或35歲以上糖尿風險較高、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患者或帶菌者,他們宜及早接受肝炎篩查並定時覆診,以監察身體狀況。


主持:如何檢測肝臟發炎?透過驗血可以嗎?

醫生:可以檢驗血液的轉氨酶指標,如上述提及的AST及ALT數值有否偏高。另外,嚴重情況下也可能要進行超聲波影像檢查,一類是了解肝臟結構有否異常、腫瘤、脹大甚或脂肪肝。如要深入了解有否脂肪肝或嚴重程度,可進行肝臟纖維鏡的超聲波檢查。此類超聲波會得出兩個讀數,一個讀數反映脂肪肝的嚴重程度,低於250屬正常、300以上屬嚴重脂肪肝。第二個讀數反映肝臟硬度,即肝臟有否纖維化甚或肝硬化。

主持:除了上述原因,還有什麼因素會引致肝炎?

醫生:遺傳性肝炎,或新陳代謝疾病如肝臟鐵質或醣積聚過多,都會引發肝臟出現毛病。另外,持續暴飲暴食、吃下含有毒素的東西或某些中藥亦會令肝臟發炎。而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見的,包括:甲、乙、丙、丁、戊和庚型,就是A、B、C、D、E及G型肝炎。

治未病-醫療專科-養和兵工廠-腸胃-肝臟-肝炎

主持:各種病毒性肝炎是否由不同成因引起的?

醫生:是的,它們的傳播途徑及感染後會否成為帶菌者也很不一樣。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A型和E型),就是「A & E」。它們均屬急性肝炎,一般會經糞口傳播及食物傳播。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B型和C型)患者,有機會變成慢性肝炎的帶菌者,我們會稱它為「B + C = Busy (忙碌)」,因為帶菌者要定期覆診而變得忙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一般經體液傳播,包括血液、輸血製品、性接觸、共用注射器或鬚刨,或在紋身、穿耳洞時接受了不清潔的針刺。

丁型肝炎(D型),就像「D = Defect(缺陷)」,丁型肝炎的病毒要依附著乙型肝炎病毒才能在體內存活,所以丁型肝炎常與乙型肝炎同時發生。

至於較罕見的庚型肝炎(G型),其病毒會在淋巴系統繁殖,而非肝臟。此外,HIV患者如感染庾型肝炎病毒,他們的存活率或會較沒有感染庾型肝炎的HIV患者為長,現時科學家仍在研究箇中原因。

主持:急性肝炎的病徵會否很快浮現?

醫生:急性肝炎包括甲型和戊型(A型和E型)。甲型肝炎的潛伏期達2至6星期,戊型肝炎的潛伏期則約40天。孕婦一旦感染戊型肝炎,出現急性肝炎爆發的風險會較大。

主持:急性肝炎是不是以病毒性感染最多?

醫生:常見為病毒感染、大量酗酒也會引起急性肝炎。


主持:大量酗酒所指的飲酒量是多少?

醫生:其實並無絕對安全的飲酒分量,只能說,飲用1至2個單位 的酒精是相對安全。長期喝大量的酒精會增加乳癌和食道癌的風險;而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其他肝臟疾病人士,宜盡量滴酒不沾。
酒精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乙醛再變成乙酸,而乙醛是有毒化學物質,甚至是致癌物。喝酒後會臉紅正因身體代謝來不及分解乙醛毒素。有科研指,酒後容易面紅代表體內分解酒精的酵素不足,華人常見有此情況。

主持:根據在2020到2022年的人口健康調查,全港整體人口約有5.6%(約41萬人)為乙型肝炎帶菌者。帶菌者會否並不知自己患有乙肝?

醫生:確實有此機會。此情況常見於母嬰傳播,即在出生時,如媽媽是乙肝帶菌者,嬰兒會在出生時受感染;加上嬰兒免疫力較差,未必可將病毒清除,因而成為長期帶菌者。本地的乙肝感染率已隨時間下降,以前全港約有8%至10%人口是乙肝帶菌者,而自1988年起,政府為所有初生嬰兒接種乙肝疫苗後,現時感染率已下降至5.6%。換言之,1988年以前出生的人士會有較大風險患有乙型肝炎或帶菌。

順帶一提,本港的疫苗注射計劃從來沒有包括甲型肝炎。所以,基本上所有本地人,除非曾患甲型肝炎,否則未必有甲肝抗體。曾有統計指,香港只有約58%的15歲至80歲人士對甲型肝炎有抗體,即餘下42%的市民並無甲肝抗體。雖然現代衛生情況已較理想,但也值得注意。

主持:那麼,1988年之前出生的人士需否接種乙肝疫苗?

醫生:理論上,如果發現自己沒有抗體、亦非帶菌者,都很值得去接種乙型肝炎及甲型肝炎疫苗。尤其甲肝可經飲食傳播,無論外出用膳,或到東南亞、南美、非洲、甚或印度等高危地區旅行,均屬高風險,最好在外遊前兩星期或更早的時間,接種甲型肝炎疫苗,讓身體有足夠時間製造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