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癌症一般跟後天生活習慣沒有關係,所以很難預防,而且腫瘤惡化的速度比較快,不同的兒童癌症有什麼相應的治療方法呢?
主持:今天請來養和醫院兒童血液及腫瘤科主任陳志峯醫生講解兒童癌症。根據資料顯示,每年全港兒童癌症新症約有二百宗,而成人癌症每年約有三至四萬宗,差距相當大。兒童和成人癌症有何不同﹖
醫生:兒童癌症的發病原因和種類跟成人癌症並不一樣,癒後情況也有不同,而兒童癌症的治癒率遠比成人高。有些小朋友在發育過程中因組織細胞在分裂時出錯,令其基因演變成腫瘤組織。一般來說,兒童腫瘤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和血液有關的,如白血病或淋巴瘤;第二類是發生在神經組織,如腦瘤、神經性瘤腫;第三類是肉瘤,即生長在內臟或四肢的腫瘤,又名「實體瘤」。
成人的腫瘤多由表皮或腺體、即分泌組織所引發出來,我們稱之為上皮癌(Carcinoma)。超過95%的成人腫瘤也是由這類表皮或腺組織衍生出來的,例如乳癌、肺癌。
至於兒童癌症,是因為某些細胞在未分化成熟的情況下變成腫瘤而形成,當白血球內的一些未分化成熟的細胞發生變異,便會形成白血病。另一種常見由未分化成熟的細胞產生變異而引致的癌症是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這些髓母細胞瘤生長得很快,不過現時有多種治療方案,除了手術外,也有針對快速生長細胞的放射治療、化療等,這類治療敏感度相對較高,治癒率也較高,平均大約十個患癌兒童中便有七至八人可治癒。
主持:因細胞分裂出錯而演變成的癌症多數發生在什麼年紀?不同年紀的小朋友患上的癌症會有不同嗎﹖
醫生:兒童腫瘤的種類有約二百種,當中六成半以上多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年幼兒童,不同年紀的小朋友所患上的癌症亦會有所不同,如接近青春期的兒童,一般較容易出現生長在骨頭的骨肉瘤、軟組織肉瘤,肌肉囊腫亦相對較多。另外,較常發生在年紀較大或青春期的小朋友則有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ur),這類腫瘤特別容易發生在睾丸或卵巢;還有常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腦瘤、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則較多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小朋友身上。
主持:父母可憑哪些徵狀察覺到小朋友患有癌症﹖
醫生:如家長發覺小朋友持續出現頭痛、整天皺起眉頭、悶悶不樂、渴睡,便要注意;又或如果小朋友變得不太願意走路或拐著步行,可能是骨痛所致。至於白血病,病徵則較明顯,家長應該會留意到小朋友的皮膚出現瘀斑、紅點,另外會顯得面色蒼白、發燒,大部分家長都能及早帶小朋友求醫,故延遲診斷的機會較低。曾有統計顯示,白血病患者多在病發兩至三星期內求醫,而醫生看到他們有瘀斑的情況亦會為其安排驗血作診斷。
有些腫瘤發病情況和其他常見疾病很相似,或未必出現相關器官的發病徵狀。例如常見的生殖細胞瘤及髓母細胞瘤,腦瘤會影響腦水循環,令腦壓增加,導致頭痛、嘔吐,但嘔吐的情況多屬間歇性,小朋友第一次嘔吐後可能會隔天、甚至相隔一個星期或以上才再出現嘔吐。而這情況即使去看家庭醫生,很多時小朋友未必能清晰表達出自己的不適感,因而未能診斷出真正的原因。有統計指出,腦瘤多於病發後兩至三個月後才被確診,常被誤診為腸胃炎。
我在教學時常提點醫科學生,如碰到類似白血病徵狀,有時候即使是醫生也不會立即聯想到是腦瘤,如患者不斷嘔吐,便要查究是否只屬一般的腸胃炎,如果沒有腹瀉,甚至病情已持續數月,便可斷定不是腸胃炎那麼簡單,要提高警覺性。
對於有些因徵狀不太明顯而延遲就醫的癌症,要特別注意,若已延遲至六至七個月或以上才發現,便未必能完全治癒。
主持:如在確診腦瘤的時候發現腫瘤已出現兩至三個月,算不算太遲﹖
醫生:任何癌症當然是愈早發現愈好。要發現早期的癌症主要靠警覺性,例如嘔吐愈來愈頻密,頭痛愈來愈嚴重,但很多時候都會被誤當成只是腸胃問題,很少會聯想到是腦部或腫瘤的問題,因此也會出現延誤診斷的情況。
有些情況可能是第一次診斷後的治療情況不理想,家長需要另找醫生,但這便會變成每個醫生首次接觸個案時也是第一次診斷,未必能對病情有深入理解。以佔白血病中四分一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為例,患者會出現腳痛、骨痛的徵狀,如果向不同的醫生求醫,便難以發現真正問題,甚至會被誤診為普通關節炎。
另外,某些癌症的徵狀不只發生在關節,以神經母細胞瘤為例,腫瘤會出現在身體交感神經系統分布的任何一部位,患者會感到腹脹及腹痛,便秘、下肢無力等,當擴散至骨頭便會造成骨痛,若轉移至眼睛,會造成眼球突出、眼眶周邊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