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驗眼都有學問!眼科醫生分享30秒自我檢查方法

驀然回首,你可能察覺家人已經漸漸白頭。但有些老化,肉眼未必看得見,就如視力,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溜走。父親節將至,不妨趁這個機會關心家人的健康,就由帶家人驗眼開始。 不過,大家又是否知道驗眼也有學問?到底該甚麼時候檢查?需要做甚麼檢查?眼科專科賴曉平醫生為大家一一解答。

單用視力表不足夠 全面眼科檢查更詳盡

一般談起「驗眼」,許多人馬上想起配眼鏡或常規身體檢查時的度數檢查,認為只要看得見視力表上的數字或英文字,便代表眼睛正常。然而,賴醫生解釋,視力表只能判斷看不看得清,不足以完全反映眼睛健康狀況,白內障、青光眼、黃斑病變等眼疾早期未必令人看不清,如果想檢查是否出現眼疾,需要接受眼科醫生的全面眼科檢查,常見項目包括:

. 屈光檢查:判斷屈光不正,如近視、遠視、散光、老花;

. 眼壓測試:評估患上青光眼的風險;

. 前房檢查:檢查眼角膜疾病或晶體會否存在白內障

. 眼睛功能檢查:如辨別顏色能力、立體感;

. 視神經檢查:評估視神經健康或青光眼風險

. 放大瞳孔眼底檢查:檢查視網膜、玻璃體以及黃斑點的健康。

即使沒有徵狀 仍應定期驗眼

賴醫生指出,眼疾早期未必有明顯徵狀,當察覺視力變化,病情或已屆後期,所以不應等待出現徵狀時才驗眼,反而應定期接受全面眼科檢查。

由於眼疾風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賴醫生建議65歲或以上的人士應每一至兩年進行一次全面眼科檢查,他補充:「當然亦要視乎身體狀況,譬如有些人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有機會導致糖尿上眼,這類情況便需要檢查得較頻密。」

另外,無論有否眼疾或其他健康問題,國際指引建議年屆40歲的人士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眼科檢查。

醫生教路 30秒快速自我檢查中央視力

除了定期驗眼,日常也有自我檢查眼睛的方法。賴醫生表示,單眼檢查已有助我們察覺視力變化。「腦袋習慣用雙眼去處理事物,如果其中一隻眼的視力比較弱,另外一隻眼會替補較差的眼睛,以致未必察覺視力受損。因此我們通常建議,可以掩蓋一隻眼測試。」


賴醫生續指,平日俗稱「格仔紙」的阿姆斯勒方格表便是一個需要單眼進行的檢查。格仔紙有助檢查中央視力,作為黃斑功能的初步測試,若黃斑出現毛病,患者可能會看到格仔紙扭曲、變形、出現暗點等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