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症是一種進食失調症,患者對於「進食」產生恐懼,引致體重暴跌、營養失衡,嚴重損害身心健康。營養師可以怎樣幫助厭食症患者呢?
主持:很多女士視減肥為終生職業,今天請來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周明欣,跟大家講解厭食症。營養師對減肥有何看法?
營養師:如果過胖當然有減肥的需要,因為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息息相關。若本身不算肥胖,但又自覺屬肥胖而過分節食,有可能損害健康及影響精神狀況。因此要先了解自己是否真正屬肥胖,即使有需要減磅,也要用正確的方法才不會影響健康,切忌過度減肥。
主持:身邊有不少女士認為自己屬肥胖而經常把「減肥」掛在嘴邊,這情況是否也出現在厭食症患者身上?怎樣判斷真正有減肥的需要?
營養師:是的,很多厭食症患者都是認為自己過胖要減肥而不進食。作為營養師,我們會先利用儀器測量他們身體的脂肪含量、肌肉和水分的比例及分布,分析並判斷體重到底是屬於過輕、正常抑或過重。除了脂肪,人體有七成以上是水分,肌肉量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需要攝取足夠營養,再配合運動去鍛鍊肌肉。
以三十歲以下的女士為例,正常的脂肪比例為18至23%,專業運動員的脂肪比例則會低至10%。有不少人為達到減肥或增肌目標,會過分節食或運動過量,但換來是營養不良、思考變慢、手腳冰冷,身體機能受到影響,得不償失。
主持:眾多臨床個案中,有否特定年齡層或行業的人士較容易患上厭食症?
營養師:很多厭食症的個案都是年輕一族,特別多是發育中的青少年學生,當然也有在職人士,女士比男士多。臨床個案中亦有是被嘲笑或被伴侶嫌棄而過度節食的例子,甚至有部分個案是由於家庭問題,希望透過身體消瘦得到父母關注,再加上受流行文化影響,被潛移默化認為瘦即等於漂亮而盲目追求「完美」的外型。
主持:為什麼有些人能成功減肥,有些卻會減肥至患上厭食症?
營養師:這是因為他們用了比較急進的方法去減少進食量,當磅數快速下跌,便會沉醉於一刻的成功,繼而為自己設定目標體重,不容許丁點「超標」,對自己的體形愈見挑剔,對飲食亦偏執。他們亦會自行在網上搜尋相關資訊,計算食物的熱量,只選擇進食低卡的食物及避免進食熱量較高的食物,變相越來越偏食,熱量攝取愈來愈低,即使已到達危險邊緣亦不自知。
主持:當已發展成厭食症,身體會否出現某些狀況?
營養師:有些狀況是可以觀察得到的,例如磅數很低,只達到正常BMI的85%,或外觀上可看到手臂或大腿的肌肉下垂、雙目無神。厭食症患者會經常感覺疲累及手腳冰冷,即使天氣炎熱仍穿很多衣服。其他影響包括因食量不足而不能供給腸胃足夠營養,有機會形成便秘、肚痛或肚脹等問題,另外亦會導致血壓變低、肝酵素過高、骨質疏鬆致增加骨折風險、皮膚及頭髮變乾等等,而這些外表的轉變及影響需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浮現出來及被察覺到。
主持:患有厭食症的人是否知道自己原來已經到達危險邊緣,或是他們根本不察覺自己有問題?
營養師:一般未成年學生的患者都是被父母或長輩察覺到出現問題,大部分的年輕病人都是與父母前來求診。成年人有機會自己察覺到。另外有部分是經由醫生轉介,或曾向心理學家求診。
主持:我們可怎樣察覺到身邊的人有患上厭食症的傾向?
營養師:當發現他們經常用已吃飽或腸胃不舒服等藉口避免進食,對自己外表和體重很有要求、訂下苛刻的體重標準,例如已經很瘦但總是覺得自己太胖或不夠瘦,整天想著如何可令自己更瘦及進行大量運動,稍為吃多了便設法要消耗熱量,又或不進行運動便感覺很不自在等,都是厭食症的先兆。
主持:營養師會怎樣處理厭食症個案?會否為病人制定餐單?
營養師:一般來說,由營養師跟進的厭食症個案多是由醫生轉介,因此在會診前,整個醫療團隊已有一致的目標怎樣幫助病人,希望盡快令病人回復正常體重和進食習慣。特別是未成年患者,營養不足會影響他們的發育和成長,例如有正值青春期的病人因厭食症而影響經期和荷爾蒙分泌,營養不足更會影響腦部運作,導致精神不佳及集中力不足,日常生活及學習均會受到影響,因此治療的目的都是鼓勵病人多點進食,期望體重可慢慢回升至目標磅數,不過我們並不會以強迫的方式向他們訂下「一星期增多少磅」的目標,而是透過聊天了解他們為什麼抗拒進食,有些病人可能在飲食上曾遇過不愉快的經歷、又或對體重和外表的看法等,每項也很重要。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患者並不知道自己的情況,即使是由醫生轉介的個案亦如是。因此我們除了要了解患者為何抗拒進食,更重要是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患上厭食症。營養師不會一開始便指出病人有厭食的問題,而是會先透過詢問他們日常的飲食習慣、評估食量,再透過科學的方法讓他們理解飲食上的問題和認知。
再者,厭食症很多時是由於心理因素影響,故部分病人需同時會見心理學家,當他們下定決心改善問題,才會更易接受營養師在飲食上的建議,逐漸增加進食量,儘管只是很少分量,也比完全不吃為佳,最重要是先令他們不再抗拒進食,再逐步增加進食份量和次數,維持磅數以免再跌至危險邊緣,預防演變至需要留院或插胃喉等極端情況。
總括而言,營養師需要向病人詳細了解其進食情況,視乎個別情況才制定治療方案。曾遇過情況嚴重的病人,體重過輕至「皮包骨」,精神狀態甚差,後來在家人的鼓勵下逐漸看見成績,慢慢增加進食量,最後成功康復。厭食症跟其他疾病一樣,應盡早發現、及早處理,避免延誤就醫,屆時希望改善患者的進食習慣便會更加困難。
主持:明白,大家可多留意自己或身邊的人有否出現厭食、過瘦等情況,若懷疑有厭食症傾向的話,便要盡快求醫,今天感謝營養師的分享,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