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口腔癌個案上升,常見口腔癌成因包括吸煙、酗酒、持續慢性口腔炎症等。口腔狀況容易被忽視,導致發現症狀時已屬於後期。本文詳述口腔癌不同期數的存活率、自我檢查及治療的方法。
口腔白斑是癌前病變?
口腔癌的初期症狀,多在口腔黏膜出現白斑,白斑即白色增生的斑塊,在顏色、形狀和大小上可能有所不同,緊附於口腔黏膜上,無法刮除。白斑呈疣狀,邊緣凸起,常出現於口腔前底部和舌頭的底部。
口腔白斑是正常組織異變,有機會演變成惡性腫瘤,多在出現一段時間後,才被確診為口腔癌,其他臨床診斷有機會為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和口腔類扁平苔蘚黏膜炎(oral lichenoid mucositis,OLM),轉化為癌症的全球風險比率,由0.4%至40.8%不等。
口腔癌的治療方法一覽
口腔癌自我檢查
診斷口腔癌病變除了尋找專業意見外,亦可以先在家中對鏡子進行自我檢查,以下為口腔癌自我檢查的方法:
- 觀察口腔內部:手持鏡子,仔細觀察口腔黏膜顏色改變,如變白、紅、褐或黑,而且無法抹除
- 注意口腔白斑:注意其形狀、顏色和大小,白斑有否持續存在或增大
- 注意口腔不適:留意口腔內有沒有出現疼痛、出血、吞嚥困難、咀嚼困難或其他不適感
- 觸摸淋巴結:輕輕觸摸下顎下方和頸部的淋巴結,檢查是否有腫脹或硬塊
2022年,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李嘉誠醫學院瑪麗醫院病理部及昆士蘭詹姆士庫克大學醫學與牙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研發了一個網上公眾平台。只要在網上平台輸入相關資料後,便可為患有口腔白斑病或口腔類扁平苔蘚黏膜炎的病人,針對其口腔癌病變風險進行預測,預測期長達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