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冷鋒襲來易誘發面癱 中醫醒自推手法助復原 

治未病-中醫養生-醫療專科-中風-周圍性面癱

面癱主要可分為中樞性及周圍性兩種。中樞性面癱是發生於中風時出現的症狀,除面癱外,患者多數伴有其他症狀,如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但本文暫不討論。今次主要集中介紹的是周圍性面癱,亦即西醫學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痺,或稱為貝爾氏面癱。

治未病-中醫養生-醫療專科-中風-周圍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之病因

面癱是以口眼向一側歪斜為主症的病證,中醫學又稱口眼喎斜,《靈樞·經筋》篇扼要地敘述了本病的特徵︰「卒口僻,急者目不合」。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無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病急速,以單側面部發病多見。其發病原因多因患者勞作過度,身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之邪乘虛入侵面部經絡,致氣血痹阻,經筋功能失調,筋肉失於約束,出現喎噼。

發病時,患者可見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導致不能進行皺眉、蹙額、閉目、鼓腮等動作,口角向健側歪斜,飲食時咀角漏水、食物常滯留於齒頰之間,額紋消失,鼻唇溝平坦。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症。若病情遷延日久,常可產生癱瘓肌攣縮、面肌痙攣等後遺症。

中醫治療周圍性面癱

治療面癱最好能抓緊時間,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一般來說,在發病1周內即開始進行治療效果較佳。中醫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針灸、中藥服用及推拿等。

針灸治療面癱具有卓效,是目前治療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選方法。重點治法以袪風通絡、疏調經筋為主。但是本病的針刺治療應該注意分期進行,急性期和恢復期的取穴和針刺方法應有所不同,以充分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初始發病的急性期內,病邪表淺,面部取穴宜少,針刺手法宜輕,並配合取用頸項部和四肢穴位;恢復期面部取穴則可適當增加,並可配合電針等方法加強刺激。取穴以手足陽明經穴為主,常用穴位如魚腰、陽白、四白、迎香、頰車、地倉、翳風、合谷、崑崙等。如病情較重,可配合中藥治療,常用的中藥有白附子、僵蠶、防風、葛根等。

治未病-中醫養生-醫療專科-中風-周圍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之自我復健

面癱患者在治療時如能配合一些自我復健的方法,可有助促進復原,具體方法如下︰

1.可於睡前用暖毛巾或暖水袋外敷患側面部15至20分鐘。
2.先用手掌自患側外眼角向耳上方平推50至100次,再用手掌自患側口角向外耳道方向平推50至100次,每日1至2次。
3.自我面部肌肉練習:對著鏡子做皺眉、抬額、露齒、鼓腮、吹口哨等動作,每次練習2至3分鐘,每日練習2至3次。

治未病-中醫養生-醫療專科-中風-周圍性面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