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自 2017 年開展「預設照顧計劃」,並於 2021 年獲額外撥款資助擴展服務,協助照顧服務使用者及家人就醫療取向、財產安排、殯葬喪禮意願、器官捐贈、與親友惜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的照顧安排。近日,家福會就「預設照顧計劃」立法推行舉辦研討會。
家福會近日(10月11日)舉辦「預設照顧計劃如何踏前一步 2023」研討會,邀請了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與公眾交流,期望透過是次活動提升公眾對預設照顧計劃的認識及關注、了解計劃在香港的發展及立法進程,以及讓業界及前線工作人員對如何實踐計劃及與各界別協作有更具體的概念。
「預設照顧計劃」服務內容
家福會形容,「預設照顧計劃」是一個晚期照顧的事先及全面溝通過程,讓精神上仍有能力自行做決定的成人,預先向家人或/及醫護人員表達當日後不能自決時的醫療及個人照顧計劃,當事人可預設「照顧代理人」日後代表他/她執行意願。
探討範疇可包括醫療取向、財產安排、殯葬喪禮意願、器官捐贈、與親友惜別等等。預設照顧計劃強調自主和溝通,當事人可隨著其身體狀況及處境改變而作出修訂。
長者個案使用「預設照顧計劃」分享
研究會上邀請到一位服務使用者,張女上於會上分享參加「預設照顧計劃」的心路歷程及改變。現年 81 歲的張女士患有心臟病,曾於公立醫院要求簽署預設醫療指示,但因當時醫護人員未能提供相關資料及協助而擱置。後來,張女士參加家福會「預設照顧計劃」,不但成功在社區簽署預設醫療指示,而且對計劃有更深的認識,更能在財務及身後事上做出規劃,並與家人就計劃作出討論。
唯張女士在論壇上提出對於預設醫療指示的執行有疑慮,盼立法後能夠對在社區中簽署的預設醫療指示有更清晰的執行指引。
而家福會預設照顧計劃社工陳君悅女士亦分享了預設照顧計劃在香港實踐的困難及限制,當中包括大眾未必清楚預設照顧計劃的內容,覺得自己身體健康時不需要此項服務;而部份長者即使有意了解計劃內容,亦不知道從何入手、如何實行或尋求專業人士幫忙。
家福會對「預設醫療指示」在香港立法及「預設照顧計劃」2項建議:
(一)擴闊預設照顧計劃的服務對象、加強相關專業培訓並納入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資助
家福會認為,預設照顧計劃是長者關注的事宜,而預設照顧計劃不應限於末期病患者,要擴闊對象至患有致命疾病或年長人士。面對預設醫療指示立法,應加強前線醫護人員、社工培訓,提升他們對預設醫療指示的認識並促進醫院就社區制定的預設醫療指示的涵接。
基於不少基層人士未能負擔預設照顧計劃相關專業費用,家福會提倡將計劃納入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其中一個環節,為有致命疾病或年長人士提供預設照顧計劃服務需要的評估,透過增加醫療券、長者服務券金額,資助長者預設照顧計劃的相關專業費用。
(二)為預設照顧計劃設立一站式服務
預設照顧計劃包括不同範疇:醫療取向、財產分配、殯葬喪禮意願、器官捐贈、與親友惜別等等。有意訂立預設照顧計劃的人士需往不同地方尋求不同專業協助,舟車勞頓及所涉及的費用往往成為有意訂立預設照顧計劃的人士的障礙。
家福會倡議成立一站式服務,為公眾提供預設照顧計劃教育、諮詢及個案服務,連結相關專業(例如:醫生、律師、殯葬專業、社工)及機構,按需要提供外展服務,相信能夠大大提升長者及有需要人士作及早規劃,減免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