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醫療專科|食血壓藥會影響腎臟? 醫生破解降血壓/膽固醇藥四大謬誤

治未病-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三高

心血管疾病是本港社會中常見且嚴重的慢性疾病之一,而三高中的高血壓和高血脂被認為是這些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根據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15至84歲人士之中,51.9% 膽固醇過高或患高膽固醇,29.5% 血壓升高或患高血壓。而在65至84歲人士中,每10人就有6人患有高血壓,數字令人擔憂。

7成受訪者需長期服藥

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其死亡率更有上升趨勢。2020年,心臟病死亡人數達6,561人,佔總死亡人數13%,當中近六成死於冠心病。在香港,300萬人受高膽固醇及高血壓威脅,他們多被處方降血壓或膽固醇藥物。

唯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最新調查發現,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對降血壓或膽固醇藥物的依從性低,21%受訪患者曾自行調較藥物劑量或停服,不少受訪者亦對藥物有許多謬誤,反映病人或因藥物認知不足而不願按指示服藥,有機會令病情惡化,加劇本港心臟病患病及死亡率。

自行較藥/停藥原因

•自覺病情受控制

•擔心長期服藥有不良副作用

•轉食中藥/食療/營養補充品代替服藥或減藥

•擔心出現抗藥性

•無法忍受副作用

•年長患者忘記服藥

治未病-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三高-血壓藥

四大服藥謬誤

1. 長期服藥會影響肝腎功能?

醫生 : 藥物對肝、腎有一定負擔,但屬肝腎功能正常患者可承擔範圍內。對於肝、腎功能較差患者,醫生會因而調整藥物劑量或轉藥,再密切監察。相反,如不服血壓藥,高血壓反而對腎功能更有害,可破壞腎臟,增加患慢性腎病及洗腎風險。

2. 一開始用藥就必定不能斷尾?

醫生 : 藥物只是幫助身體控制血壓/膽固醇的方法之一,並不會產生依賴性。如患者按時服藥、適量運動、均衡飲食,血壓/膽固醇水平受控後,有機會減藥。視乎其風險因素 (如有否三高、遺傳、確診時嚴重超標等),部分患者更有機會完全停藥。

3. 診所量血壓超標便要服藥?

醫生 : 血壓會受不同因素影響,如壓力、見醫生時情緒緊張 (白袍高血壓) 等,醫生一般會嘗試取得更多數據才判斷患者是否患高血壓,如要求病人在家監察一段時間或做24小時血壓監察。所以診所量血壓超標不等於即要服藥。

4. 藥盒標示「毒藥」等於會中毒?

醫生 : 該標示是香港法例第138章「藥劑業及毒藥條例」分類藥物的結果,代表藥性較重的受管制藥物,並非代表有毒或傷身。無「毒藥」標籤、藥性較弱的藥物,如退燒藥、腸胃藥、維他命等亦非完全安全。當然,服用過量亦有機會影響身體功能,因此應按指示服藥。

治未病-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三高-血壓藥

服藥不足 後果嚴重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梁達智醫生指出若病人不跟從醫生指示服藥,後果可大可小。不正確服用血壓藥會或令血壓不受控,增加出現心臟病發、中風、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之風險。而不正確服用膽固醇藥可令壞膽固醇情況惡化,增加心臟病發、中風機會。此外,亦有不同研究指出,部份獲處方降膽固醇藥(他汀類藥物)並在1年內停服之患者,死亡風險有機會增加25%。而對於年長人士而言,停服他汀類藥物更會增加33%出現心血管事件風險,當中冠狀動脈事件風險增46%、腦血管事件風險增36%。

調查亦發現,10%受訪者曾自行買藥代替覆診。梁醫生指若病人不定期覆診,或不告知醫生其用藥情況,醫生難以得知藥物是否有效控制病情,並無法按病情調較或轉用更有效的藥物,或會加速病情惡化。

治未病-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三高-血壓藥

世界心臟日2023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建議各界合力推廣有關心臟病及藥物的基本認知,例如醫護可多花時間與病人溝通;醫生或病人組織多舉辦不同活動及講座、製作教育短片等,學院近年亦積極發展網上平台心臟健康頻道H2C,提升患者對藥物的認知,以增加患者藥物依從性,從源頭改善港人的心臟健康。

為響應今年的世界心臟日,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將於10月23日在香港科學院舉行健心跑暨心臟健康嘉年華,活動內容包括心臟健康講座、繪話比賽、環球健步行等。如有興趣可到心臟健康頻道了解更多。

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