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約 7000 萬人患有飲食失調症,而香港的患病率在亞洲國家中排第二高。飲食失調多由壓力等負面情緒引起,例如戴安娜王妃因不快樂的婚姻關係誘發暴食症,連百變天后鄭秀文也曾受抑鬱症及厭食症所困。
作為心理病之一,進食失調症與某些精神問題有很大的關係,例如各種情緒病(抑鬱症及恐懼症),兩者的同時發病率(comorbidity)當高,甚至很難界定是由抑鬱引致進食失調還是進食失調引致抑鬱。在美國,不同進食失調類別的患者中,有50%至75%的人同時經歷抑鬱症狀。無論是暴食或厭食,究竟進食失調和情緒病如何互相影響?
循環作用
•心理因素 : 患者本身抱着某些負面情緒並以節食/暴食行為抒發,隨後卻因進食時那種失控的感覺及擔憂身型無法回復正常而令自我價值感下降和引發其他負面的情緒,包括自責、焦慮等。
—
•生理因素:飲食失調會導致營養不良或攝入過量,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如能量不足、營養不平衡和電解質紊亂等。這些生理問題可以影響大腦化學物質的平衡,從而增加抑鬱症的風險。
—
• 社會因素:社會和文化對身體形象和飲食觀念的壓力也可能對飲食失調和抑鬱症產生影響。社會對瘦身和外貌的標準可能導致個體對自己的身體形象感到不滿,從而引發飲食失調和心理壓力。
—
• 循環作用:飲食失調和抑鬱症之間有機會造成循環。飲食失調可能引發抑鬱症,而抑鬱症亦可令人失去胃口,進一步加劇飲食失調,導致兩個疾病的持續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