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長期臥床或坐輪椅的病人,因為行動力下降,局部皮膚因長期受壓造成潰瘍及壞死,形成壓瘡,照顧者可以怎樣幫他們呢?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傷口、造口及理遺專科護士周慧心姑娘,跟我們分享什麼是壓瘡及其預防方法,以及簡介一下什麼是傷口、造口和理遺專科。
周姑娘:我是一位專科護士,專責處理慢性傷口,例如手術後傷口發炎、腳部發炎令傷口潰瘍潰爛、壓瘡等,而壓瘡是長期臥床病人常見的傷口。除了傷口護理外,我們也要教病人處理造口的護理,有些手術為了不影響傷口癒合,需要將大便分流,醫生便會在病人肚皮外做腸造口,而我的職責便是教病人怎麼去清潔和更換袋子,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皮膚損傷;理遺方面,即處理大小便失禁,當病人出現失禁,皮膚容易受損而出現泛紅和尿布疹的情況,這時我便可運用專業知識去教導病人應怎樣保持皮膚乾爽,應付日常護理。
主持:剛才周姑娘提到壓瘡,是由於病人長期臥床,身體受壓令局部位置慢慢演變成瘡,可以詳細解釋一下嗎?
周姑娘:其實壓瘡並不是瘡,舊稱為「褥瘡」,現在多稱為「壓瘡」,正統的醫學名詞為壓力損傷,但為了令大眾更容易理解便改稱為「壓瘡」。壓瘡是指一些皮膚或軟組織,尤其骨頭突出處,因長期受壓而引致血管阻塞,令周圍的組織缺乏營養和氧氣而壞死,甚至潰爛。
主持:那壓瘡會帶來什麼影響?
周姑娘:首先要解釋四個形成壓瘡的原因,第一是皮膚的壓力,第二是剪力,另外就是皮膚的濕度和溫度。壓力方面,骨頭有重量,如果病人長時間臥床,身體直接壓著床墊,形成直接的壓力,會令組織慢慢壞掉;剪力是當病人坐在床上,慢慢向下滑向床尾,我們便會將病人拉起,但之後病人又會再下滑,而病人的骶骨及尾骨位置的皮膚跟床墊有磨擦而有拉扯,組織和血管因拉扯而受損,而體內則因為骶骨磨到肌肉,就像被車輪輾過一樣,反覆將病人提起時的拉扯力度就是剪力,會傷害體內組織,令病人不論是由外向內或內向外都會出現潰爛的情況;至於皮膚的濕度或溫度,就像游泳時皮膚會因浸潤而變得薄弱,當長者或者部分病人皮膚狀態較差,或當皮膚已經浸潤,照顧者撐扶或抬起病人時,有機會令皮膚磨損,如果病人體溫很高,便容易出汗,令濕度增加,對皮膚也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