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學界熱話之一,就是人工智能在醫療過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現時全世界的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很多醫療程序已經運用電腦系統以及人工智能去協助,當中最常用的,可算是機械手臂進行微創手術,二十四小時血糖監察儀,二十四小時心律監察儀等等。但人工智能能否完全代替醫生治療癌症?
那麼癌症呢?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治療癌症嗎?
1.問診
現時已經有不少手機應用程式,利用電子問卷形式問診。當患者感到不適時,只要在手機程式內,回答相關問題,人工智能就會按情況給予診斷。對於癌症來說就比較困難,因為癌症的病徵太普通,輕則可以是皮膚瘙癢,重則可以突然暈倒,千變萬化,很難靠幾條簡單就達致診斷。負責任的程式,則會建議患者盡快見醫生。
2.檢查
要確診癌症,抽取組織和影像檢查最為重要。現時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偵測影像不正常的地方,或者發現不容易被肉眼見到的細小腫瘤,令檢查敏感度大大提高,但亦有可能令精準度有所折扣。例如肺部X光,人工智能可以找到幾十處偏離正常的地方,當中可能只有一個比較有臨床意義,有機會增加患者無謂恐懼之外,更可能引發更多後續檢查項目。
至於抽取組織,暫時人工智能仍在初階段,屬扶助角色。最直接仍是由醫生抽取腫瘤細胞比較快速和準確。
3.治療
不論是手術、化療、電療、標靶、免疫等等的方法,都要由醫生、病人、家屬共同制定最合適的方案,因為每個病人的體質,病情,期望,承受能力,負擔能力,都各有不同,總不能用一刀切的形式進行治療。癌症治療,醫身又醫心,即使再完善的電腦系統,都只是沒溫度的機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