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港人流行Staycation,常用氣球佈置派對作打卡之用。消委會檢測市面上19個乳膠氣球品牌產品,發現35個氣球樣本中,只有6款符合歐盟玩具安全規定,不足2成。另外,消委會更指出超過9成氣球樣本驗出不同種類的懷疑致癌物質「亞硝胺化合物」,用口吹氣球或經雙手接觸都會增加攝入相關物質的機會。
消委會早前於市面上的玩具店、精品及文具店、超級市場、派對用品專門店,以及氣球專門店等,購買11款單色或單一款式氣球產品,以及8款混色或混合款式的產品。每包氣球產品內含的氣球數量由1個至100個不等,故每包裝售價懸殊,介乎$10至$300;以每個氣球計算,售價由$0.3至$19.9不等。
由於歐盟研究報告指出,氣球的顏色與會否檢出亞硝胺並沒有必然相關性,故消委會有就不同顏色/款式的樣本作抽驗,合共檢測了35個氣球樣本,以檢測其亞硝胺化合物及可亞硝化物質的致癌物質。
什麼是亞硝胺化合物?
亞硝胺化合物(統稱為亞硝胺)為具有亞硝基(N-nitroso)化學結構的物質,已知的亞硝胺化合物超過300種。雖然部分的致癌風險較低(例如NDPhA),但亦有部分屬於懷疑致癌物質,具有較高的致癌風險。如果氣球釋出過量的亞硝胺,兒童用口為氣球充氣,或經雙手接觸會增加攝入相關物質的機會。
九成氣球檢出亞硝胺化合物
檢測結果顯示,只有「Everts」(#1)、「Miracle Atelier」(#2)和「amscan」金色氣球(#3)等樣本沒有檢出13種亞硝胺化合物,表現理想。其餘32個樣本分別檢出NDELA、NDMA、NDBA、NDBzA、NMPhA或NEPhA等亞硝胺化合物,佔逾九成樣本。
其中,近7成樣本(13個氣球樣本)不符歐盟規定,當中以「Simon Elvin」、「Sempertex」、「Qualatex」、「迪士尼」及「对了DUILE」驗出的亞硝胺化合物總遷移量較高,由每公斤0.106毫克到0.39毫克,超出歐洲玩具標準規定上限1.1倍至6.8倍,同時未能符合歐盟《指令》的規定。
亞硝胺化合物的致癌性
13款未符合歐盟規定的型號中,全部都檢出2種或以上亞硝胺及/或可亞硝化物質,可能令使用者同時接觸到不同種類的亞硝胺化合物。惟同時攝入多種亞硝胺對人體可能構成的影響仍有待研究確定。
海外不少研究指出氣球產品可能釋出NDELA,但未有足夠資料顯示與哪些促進劑有關。按現時已知的資料,估計氣球檢出的NDELA有機會是源自用作處理氣球表面的防黏溶液(anti-tack solution)。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簡稱IARC)將NDELA歸類為「或可能令人類患癌物質」(第2B組)。這種物質容易被皮膚吸收,可以經由皮膚接觸和呼吸等途徑吸入。
動物研究顯示,經口服途徑攝入,有機會令大鼠出現肝腫瘤,亦可能令動物出現鼻腔腺癌(adenocarcinomas)。不過,目前未有足夠研究證明對人類具有致癌性。
消委會指出,近年歐盟、荷蘭和丹麥等地的研究,分別發現當地近3至4成氣球樣本的亞硝胺或相關物質總遷移量未符歐盟規定;相比消委會發現香港接近7成型號的亞硝胺及/或可亞硝化物質總遷移量未能符合歐盟規定,情況較海外研究更為普遍。為了安全玩樂,消委會提出7個安全小貼士,尤需特別注意兒童接觸氣球:
1. 提防乳膠過敏
部分人士可能會對乳膠/橡膠過敏,有嚴重過敏人士要特別小心。
2. 避免用口吹氣球
建議使用氣泵為氣球充氣,避免用口直接吹氣,有助減低接觸到有害物質或出現過敏的機會。此外,如發現幼兒有咬或吸吮氣球表面等情況,應即時阻止。
3. 切勿吸入氦氣
部分人士或會使用氦氣(helium)注入氣球,不過,家長必須留意,切勿讓兒童刻意吸入,否則亦有窒息的危險。
4. 避免兒童接觸未充氣的氣球/氣球碎片
幼兒可能以為色彩繽紛的氣球碎片是糖果,而將其放入口中咀嚼。故此,應讓小朋友在成人陪同下玩耍。未充氣的氣球要適當儲存,而充氣不足或已洩氣,以及已破爛的氣球應立即丟棄。
5. 接觸氣球後洗手
把玩氣球後,應先洗手才拿取食物,避免經口服途徑攝入相關物質。
6. 提防兒童誤吞氣球致窒息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在2021年公布與玩具相關的死亡和受傷個案研究報告指出,於2020年共接獲9宗與玩具有關引致14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事故,其中3宗涉及氣球阻塞呼吸道。大部份氣球供應商有於包裝上寫明安全警告字樣,家長亦不應讓8歲以下幼童接觸未經充氣的氣球;最好時刻留意已充氣氣球的狀況,如有破爛,應及時清理。
7.購買氣球留意安全警告標籤
無論是供應完整包裝或以散賣形式銷售,實體店和網店同樣有責任確保產品的安全程度,要清楚說明氣球產品的品牌、型號和產地等基本資料,並適當標示警告字句提醒消費者。消委會提醒,如以散裝購買,可能會沒有在包裝標示供應商資料及安全警告,就會疏於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