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新城健康管家 | ADHD具遺傳性 照顧者需自我觀察 適時尋求專業評估

大家會將注意力集中在ADHD 患者身上,希望改善到小朋友情況,其實照顧者的壓力很大。而且有研究顯示ADHD具有一定遺傳性,可能照顧者本身都有相關問題需要面對,如抑鬱症、焦慮症等,大概5成至8成多的照顧者也有抑鬱症狀,照顧者應如何求助,為自己和孩子提供更好的關顧?精神科專科葉沛霖醫生為我們詳細講解!

ADHD照顧者壓力大? 研究:65%照顧者出現抑鬱症狀

國際研究數據顯示,超過6成照顧者出現抑鬱等徵狀,本地有不同機構研究指出大概5成至8成多的照顧者也有抑鬱症狀,未必去到臨床界定的抑鬱症,但可能出現當中一些症狀,如情緒低落、失眠等等。

主要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症狀?

可以想像到照顧者的壓力來源,包括小朋友跟不上學習進度、學校有行為上問題、常常收到老師的投訴電話、與小朋友有爭執、衝突等等。而父母在小朋友下課後仍嚴格督促小朋友做功課、溫習,自己的社交生活亦會減少,生活隨之失去平衡。

ADHD照顧者如何尋求支援?

小朋友有ADHD,照顧者一樣會感到好無助,將專注力全部放在小朋友身上,有什麼支援或途徑可尋求幫助?除治療外,家長的支援與學校的調適在ADHD治療中是一個配套,有兩大類型支援:第一,香港有很多非政府組織,NGO可以提供一些兒童及青少年專注力訓練行為訓練和家長支援,需要有醫生轉介信。

第二,學校方面的配套,在學前如幼稚園學生可請醫生填寫表格,推薦接受到校訓練,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如果小學至中學的學生,亦可以請醫生寫一封報告或證明信,讓學校向教育局申請資源,安排到校訓練,課堂安排上的調適

家校聯合有助緩解照顧者壓力

葉醫生提醒,如果家長沒有與學校良好溝通,學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萬一用一個負面標籤去對待,認為這個小朋友是特別頑皮,只是對孩子的病情控制更不利。其實他們並不是懶散、不是搗亂,他們是有ADHD症狀無法控制自己。

學校得知孩子病情,可以從一個幫助的角度,從特別學習角度出發幫助小朋友。

家長可學習如何與ADHD孩子相處 有助溝通和治療

葉醫生強調,ADHD食一個可以治療的疾病,亦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當然治療過程未必容易,可能需要漫長的努力,但這是可以治療的疾病,及早治療對控制行為有很大的改善。而家長需要調整心理,明白孩子性格本身不是這樣,是收到疾病影響而行為失調。

家長學習一些好的溝通、管教技巧,有助孩子增進自信心,亦可改善親子關係,更有助孩子治療和練習控制行為。葉醫生提醒家長:ADHD是一個病,並不是多打多責罵就會變好,反而會出現更多問題。另外,簡短、清晰、精簡的指令有助孩子接受指令。最後,多些讚美和鼓勵,尤其看到孩子付出的努力,能讓治療更有進步。

患者出現行為偏差逾80%出於生理原因 藥物有效改善

過分幫助孩子,可能會加劇孩子的依賴,影響孩子練習收拾物品等生活管理的能力。葉醫生分享表示,醫學研究發現8成或以上行為偏差都處於生理原因,如果一些基本的自我管理未如理想,家長應與醫生配合,首先使用藥物幫助孩子將行為調整,再處理後面的問題。切忌自行減藥或停藥!

真實個案分享:

葉醫生分享真實個案,曾有一位媽媽來求醫,來得好急速,她每天都收到老師投訴電話,每次聽到響聲就害怕,擔心是老師投訴,緊急到一個程度,帶孩子到急症室,希望醫生可以開藥物幫助小朋友。最後孩子接受了治療,有明顯改善,學校亦不再投訴。隨之,家長的精神壓力和焦慮得到很大的紓緩。

藥物可能導致的副作用包括影響胃口,葉醫生解釋多數患者的情況並不很嚴重,該問題亦可以通過其他方法解決,譬如少食多餐、睡前加餐食宵夜等。希望家長不要因為擔心和誤解,影響孩子使用藥物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