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為古代中醫對預防疾病之稱謂。同時,治未病可以稱得上中醫學中最重要的預防保健概念,強調防患於未然,亦是中醫的養生之道的根本。簡單來說,理解治未病的概念,就了解中醫治病的根本,學習如何保護整體身體功能。
中醫的「治未病」概念源自《黃帝內經》。所謂「治未病」,就是能先洞見疾病,採取預防性治療,通過治理人的身體狀態,減低發病或病情轉變的可能,也就是現代所說的「預防勝於治療,早發現早治療、養生就是治病」。
「治未病」包括三個層面:
1.「未病先防」
是指在人體尚未發生疾病或內在疾病尚未明顯表露之前,就通過各種養生方法,如食療、藥膳、運動、情志養生等,以調整人體臟腑陰陽平衡,固護正氣,增強體質,延緩早衰,防止疾病發生。古稱「養生」。
2.「已病防變」
是指發病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顧及身體整體狀況,同時治理未受影響的臟腑,以阻止疾病發展變化。
3.「瘥後防復」
中醫認為「久病體虛」,所以疾病初愈時應適當施以調護,以維繫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平衡,防止疾病再度發生。
養生作為治未病的主軸,其實不難掌握。中國傳統養生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認為人應順應自然規律、季節變化,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有規律地安排飲食和起居以避免外邪入侵。
中醫師通過中醫問診,體質分析;繼而以中醫的專業評估,度身訂造屬於個人的健康指導、調養或治療方案,包括食療,針灸,推拿,氣功八段錦,太極拳等,以協助求診者提高自我管理意識,減低疾病風險,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