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而所謂「氣虛」,就是人體的正氣不足。一旦氣虛,人的抗病能力就下降。雖然入春陽氣增加,但香港春季潮濕,氣虛質人士亦須多加注意。
氣虛體質人常見乏力症狀,如精神疲憊、體倦、呼吸欠暢、消化不良、大便乏力難解等。初春之際氣溫回暖,對於氣虛的人而言,陽氣隨氣候增長而感到氣力稍增,但同時亦受到另一種氣候變化的影響:濕。
初春天氣乍暖還寒、潮濕多霧,外濕夾集體內濕氣,氣不足則無以化濕,因此氣虛人士更易「春困」,感到頭身困重、昏昏欲睡、脘腹脹、大便爛等不適。建議透過飲食加強脾胃功能。
建議食療:補氣化濕湯
材料:黨參15克、薏苡仁30克、陳皮15克、茯苓15克、豬肉
功效:健脾益氣化濕
除食療外,氣虛體質亦可按摩以下穴位,具強化脾胃、袪濕利水的功效: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脛,膝眼下四橫指,脛骨外緣旁開一拇指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髁後下方凹陷處
圖片來源:Freepik
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