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徹夜難眠,抑或淺眠多夢,均可視為失眠問題。有否聽過「安眠穴位」?最近有一關於失眠自療的新書,書中分享只要在睡前花少許時間進行適當的按壓,可起鎮靜安神之功能,有助治療失眠、煩躁不安等問題。以下便介紹當中的五個相關穴位,以及四個按摩小貼士,以後就不怕整晚眼光光啦!
失眠自救手冊
怎樣可以一夜好眠?相信是不少人關心的課題。新書《失眠自療手冊——戰勝失眠的實用貼士》(作者:林小玲博士,出版社:經緯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講解了佷多實用的助眠貼士,當中包括安眠穴位。這些穴道包括印堂、眼眉、太陽、百會、 合谷、勞宮、神門、足三里、內關穴、三陰交等,透過按摩讓全身氣血通暢、緩解緊繃的身體,以改善失眠狀況。以下精選五個安眠穴位, 大家不妨睡前花5分鐘試試。
1.內關穴
位置:位於前臂掌正中線上,手腕橫紋中 點往上三隻手指的寬度,兩條筋腱中間。
功效:安定心神,改善淺眠問題,也有止暈、止嘔作用。
2.神門穴
位置:位於手腕的腕橫紋上,近小指一側的凹陷處。
功效:此穴是心經的原穴,能養心安神,有調節自律神經的作用,可改善失眠、焦慮等問題。
3.百會穴
位置:位於頭頂最上方,兩耳尖往頭頂 的中點有一微凹處。
功效:紓緩情緒,提升人體的陽氣,還有袪濕功效。
4.太沖和行間
位置:行間位於足背、第一及二趾縫之間,在太沖穴的後面。肝經是由下至上,順經為補, 逆經為瀉,所以需從太沖向行間推。
功效:晚上雙腳每邊推約5分鐘,可以安頓煩躁的情緒,讓心情變得好些。
5.三陰交
位置:此穴是足三陰經「肝、腎、脾」的交會穴。 位於小腿內側骨後緣的凹陷處,足內踝上方大約四隻手指寬度處。
功效:調節內分泌,能令人睡得更好。
按壓穴位4個小貼士
想達致睡眠及養生之效,該怎樣按壓穴位?大家不妨參考以下四個小貼士。
1.如何正確找穴位?
大家要留意按壓時的反應,通常穴位都有細小的塊或凹陷處,在刺激下有酸、麻、脹的感覺。用一個標準的經絡圖找到正確位置,再練習一下,就更易入腦。
2.穴位位置稍為偏差,點算?
如果稍為找錯了位置,效果雖然可能較差,但只要距離不遠,仍然按壓在同一條經絡上,也有效果的。所謂「離穴不離經」。
3.用甚麼工具按壓?
最普遍的方法是用姆指、食指或中指按壓穴位,也有人用鉛筆頭或其 他圓形的物件,例如舊的牙刷柄頭,甚至用牙籤仿效針炙的作用,壓位的面積愈廣,刺激愈溫和。
若要刺激脊骨兩側的穴位,則可嘗試用軟的網球。先仰臥,將球放在背部穴位處,借助身體重量和球的彈性,刺激穴位。至於刺激足底的穴位(如湧泉穴),可以坐在椅上,使用硬球(例如高爾夫球),將球置於腳底滾動便可。
4.如果稍微按壓也痛,點算?
對於有些較敏感的人士,就算稍微用力按壓都感到疼痛,他們可以嘗試配合呼吸
減緩,例如在刺激穴位時呼氣,因為呼氣時肌肉放鬆,不僅可減少痛楚,而且刺激經絡和穴位時傳導更快更準。
除了按摩安眠穴位外,大家還要留意一些生活習慣,如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等,多管齊下,定可有覺好瞓。
資源來源:《失眠自療手冊——戰勝失眠的實用貼士》(作者:林小玲博士,出版社:經緯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失眠自療手冊——戰勝失眠的實用貼士》(穴位圖片及書封面)、Pexels、Freepik、Flaticon
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