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的天氣乍暖還寒,無論是大人或者小童,都會出現一些不適。不少父母見到孩子有上呼吸道的病徵時,都會帶他們去看醫生,但當醫生診斷發覺他只是一些鼻敏感,不少父母便會停止再看醫生,因為他們擔心醫生會不停處方藥物。作為醫生的,當然明白父母不希望孩子長時間用藥,但這是否父母單方面的意願真的所能決定的呢?今次嘗試探討一下。
迷思1:父母不明患者真正感覺
首先,我們要問一個問題:父母本身有沒有鼻敏感的狀況。如果沒有的話,相信他們就很難理解鼻敏感患者的真正感覺:大部分鼻敏感人士不會並非時常感覺很差,只是在天氣轉變的情況下,感覺才會特別強烈。而平日總是有點鼻子不舒服的反應,包括鼻子痕癢、連續打噴嚏、鼻塞的情況。基本上鼻敏感的人已經習慣這些情況,也不至令生活受到影響。
迷思2:父母擔心藥物副作用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有鼻敏感的話,基本上他們都已經理解上述的說話,但對用藥控制鼻子的狀況,卻有很大的分歧。因為他們自從小到大都有鼻敏感的情況,如果以其過往用藥的經驗,可能覺得舊一代的藥物效果不太明顯,或者有很大的副作用,故此令他們對藥物卻步,同時也不想孩子用這些藥物。
真相:藥物不影響患者生活
其實,我們可否不要將事情變得非黑即白呢?又可否將自己個人的感受放下來呢?真相是:孩子真的有鼻敏感情況時,其實可以根據其個人情況而考慮是否用藥,也不一定要長期使用,可以只在發作期時服用,之後再根據情況加以調配。
現代的藥物較多有關其效用及安全性的研究,所以使用上會比較理想。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問他們用藥物後的感覺。這樣不但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也可增加對服藥的服從性。
現代的藥物主要是一些無睡意的抗敵組織胺口服藥和一些消炎噴鼻劑。其使用次數和方法都相對簡易,也不會影響病人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一般都易於使用。情況嚴重時,醫生會採用一些組合性的藥物或是在睡前加上一些長效藥物,以加強控制的效果。病人一般都會很樂意跟從醫生的處方。這類藥物在設計上是可以長期使用的,副作用相對較輕,或甚至沒有特別副作用,父母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