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 中風 】出現年輕化 趨勢 40歲後定期驗身警惕三高

中風 是一種腦血管病,比較常見的是血管閉塞,大概佔所有個案的七至八成。血管閉塞的原因大多是長期受三高,血壓、膽固醇等等影響,令血管壁愈來愈厚,積聚了很多脂肪或血小板,令血管通道愈來俞窄,影響血流,這種為 缺血性中風 。

或是心臟有問題,令心臟有血塊,例如﹕心律不正、心跳很亂,在心臟中會形成血塊,血塊可能會隨着每一下心跳流出,上游至腦血管,堵塞血管,造成缺血性中風。另一種中風較少見 大概佔2、3成左右,是出血性中風 ,俗稱的爆血管。原因多數是血壓高,或者血管內有不尋常的沉澱物,或者血管畸形、有畸形瘤或血管瘤等。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蘇藹欣醫生指出,無論哪一類中風都一樣危險,視乎受影響範圍的大小。

中風病徵: 「談笑用兵」

單憑中風臨床病徵,無法分辨出是那一種中風,因為病徵可能很接近。但病人入院後,醫生立刻為他們做電腦掃描,才知道他們腦內出現甚麼問題。當知道他們有機會是中風,都會優先緊急處理。

認識中風的病徵是非常重要,因為中風屬於緊急性疾病,如果出現了病徵卻不知道是中風,則未必會立刻去醫院處理,所以蘇醫生教大家4個字﹕「談笑用兵」。「談」指說話時口齒不清﹔「笑」指笑起來是兩邊臉不對稱﹔「用」是指身體用力時發現有一邊身沒力﹔「兵」是立即找教兵,立刻去醫院,千萬不要拖延。愈早就醫接受治療的機會和選擇愈多,康復的機會愈高。

但部分患者出現的病徵未必是身體無力。而有些人可能是看東西時,突然一隻眼睛視力模糊或變成重影﹔又或是手腳能活動,只是說話出現問題,怎也發不出音或說不出話,語言區域受影響的情況﹔蘇醫生強調中風的病徵有很多,但 「談笑用兵」 亦囊括了八成的病徵。

 「小中風」是 「大中風的先兆

 「小中風」的病徵和 「大中風」一樣,只是 「小中風」時間比較短暫,可能10分鐘後便過去。所以很多時病人認為過了一會便恢復,不用理會,其實這是 「大中風」的先兆。當經歷了一次 「小中風」,代表腦血管有短暫性的閉塞,只是血管自行疏通了。但可能過幾天或幾個星期後,便會出現「大中風」。如果有短暫性「小中風」的病徵,要盡快去求醫,因為服用藥物可有效預防「大中風」。

遇上小中風,首先要作出查,找出中風原因及有甚麼危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缺血性中風,便要服用一些藥物,例如剛提及的腦血管阻塞、粥樣化,要服用抗血小板藥。如果是心源性中風,即心臟問題造成血塊出現,這類病人需要服用薄血藥。但最重要是控制三高和其他危險因素。所以血壓、糖尿、膽固醇要控制得好。蘇醫生指出大概有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的病人,是沒有三高,因其他原因而患上中風,這可能是源於心臟問題或其他疾病所引起。年紀輕的人,也可能患上三高。以往年輕人患上三高的比例比較低,但近年發現這些有一至六成病人,在中風後檢查後,才發現有膽固醇高、血壓高或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