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中有小孩,為人父母的你是否經常對孩子說:「等一陣」
在成人的世界,我們可能很習慣簡單回應一句:「等一陣」,來回應別人對自己的要求,大家很輕鬆便達成共識。
親子溝通上,等待並非完全不可取,甚至可以藉此機會教孩子學會延遲滿足,表達方法很關鍵!
利用「自然發生的延遲滿足」讓孩子漸漸、自然的學習等待乃至遭遇被拒絕的挫折
所謂自然情境,其實就是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及時滿足孩子的情況, 例如正乘坐巴士,不可能立刻到達動物園,或是外面下雨了,孩子必須等到雨停才能出去散步。這樣需要 「等待」、「被拒絕」的情境是很自然的。
這些自然的「挫折 」會讓孩子日後有較好的受挫力和彈性,激起孩子主動追求的動力。
若然如以上漫畫中的情景為例,因為時間安排未能立刻滿足孩子的訴求,需要小孩子理解和配合,溝通時父母可以盡量體地指出需要等候的時間,便能增加孩子學會等候的機會。
對於有時間觀念的孩子,我們可以直接指出需要等候的時間,例如:「三點我們會….」;「十五分鐘後,我們會….」。若孩子能耐心等候,可以把握機會讚賞他。
對於年幼,未有時間觀念的孩子,我們可以用視覺計時器讓他們知道要等候多久,例如:「當沙漏裏的沙子完全流到另一面的時候,媽媽便會來過來和你一起看圖書」。
父母每個行為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起學習如何更耐心、有效地和孩子溝通吧!
撰文:精神科專科 張正平醫生
蛋の圖片設計:小C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