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年紀輕不代表心臟年齡細 心肌肥厚病發難預防

治未病-醫療專科-心血管健康-冠心病-心肌肥厚

心臟病 開始有年輕化的趨勢,三分之二的心臟病死亡個案與冠心病有關,以往常說冠心病、心臟病突發患者需要通波仔,通常多發於60歲以上的長者,然而隨著港人近十幾年來生活習慣比較西化,更多進食煎炸食物、少運動、長期坐辦公室,冠心病開始出現於4、50歲港人身上,甚至更年輕。今集鄭啟泰、可宜及Christine請來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志遠醫生,講解 心肌肥厚 的治療方法。

治未病-醫療專科-心血管健康-冠心病-心肌肥厚-1

心臟健康問題初期難察覺

不少人身體檢查後發現血管有阻塞需要進行手術通波仔,比例上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曾有年輕男患者26歲,到急症室求診表示心口痛,不屬於肥胖身型,只見膽固醇偏高。

黃醫生指出,膽固醇高、血壓高有可能屬於遺傳,這些遺傳性疾病會影響到血管收窄或出現斑塊,然而三高在患病最初期並沒有特別強的征兆,無論血糖或者血壓偏高,都不容易察覺,直至一定程度的超標才開始有徵兆。黃醫生提醒,膽固醇高的患者眼角處會出現脂肪斑塊,此外大部分病人只會通過驗血發現。

治未病-醫療專科-心血管健康-冠心病-心肌肥厚-2

【心律不正】分5大種類?認清病徵及原因

檢查和確診的不同方法

黃醫生分享,多數被轉介至門診求醫的患者,都處於某個年紀、有工作需要等方開始重視自身的健康情況進行身體檢查,才發現一些健康隱患,否則健康意識較低可能延誤發現,甚至延誤治療。

目前最常見的身體檢查通常包括驗血、驗尿、心腦電圖等。黃醫生指出心電圖分幾種,包括普通心電圖、踏板心電圖(亦稱運動心電圖)。人體處於靜止時未必察覺血流阻塞,但運動時心臟負荷加重,需要更多血液供應,這時如果部分血管阻塞導致某部分肌肉沒有血液供應,可透過心電圖差距異常,有助發現和確診冠心病。

另一種方法則是通過導管注射顯影劑到體內,再進行電腦掃描從而檢查是否有血管阻塞。

每種檢查方法各有利弊,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檢查,一經確診血管出現阻塞,可以盡早治療。

心肌肥厚多屬先天遺傳

黃醫生介紹另一個常見的心臟疾病——心肌肥厚症,屬於先天性遺傳疾病,是人體中負責心臟肌肉生長的基因變異,可能導致兩種情況,一是心臟的肌肉纖維無原因地增厚,與正常的心肌比較而言,排列較為不整齊,因為排列紊亂,導致心臟收縮出現問題從而影響起泵血功能。

治未病-醫療專科-心血管健康-冠心病-心肌肥厚-3

二是這類肌肉比較容易老化、纖維化,心臟肥厚的部分如果接近泵血出口,做運動時候血液無法泵出,腦補供血不足便容易出現頭暈的情況,另外這些肌肉由於容易老化、纖維化,會導致心律不正,可能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心跳紊亂,同樣可能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而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