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病常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其臨床表現為慢性、週期性、節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攻擊因素和防禦因素失衡,亦即中醫常提及的正邪力量對比失衡,邪氣過強或/和正氣不足是發病原因。
該病常反覆發作,是常見病、多發病,秋冬或冬春季節易發病或復發。該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 歸屬中醫胃痛的範疇。主要的病因病機為外邪犯胃、飲食傷胃、情志不暢、肝氣犯胃致胃氣壅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而素體脾虛,生化乏源,脾陽不足,胃失溫養,脾潤不及,陰虛不榮,胃失濡養,不榮則痛,即所謂有實證胃痛和虛證胃痛的不同,但臨床以虛實夾雜證居多並辨證論治。
針對潰瘍病胃痛的發病機制,調治上需注意:
1、飲食有節:定時定量,飲食均衡,細嚼慢嚥,少進食或不進食刺激性、難消化的食品,少進食辛辣燥熱或寒涼生冷食品,注意積累飲食宜忌的經驗,進食量控制在7-8成飽則可,不宜過飽,亦不宜挨餓,注意糾正的不良飲食習慣,戒除煙酒。
2、注意飲食衛生:中醫認為外邪犯胃,病從口入,飲食衛生至關重要,寒、濕、熱之邪從體表胃經內侵傷胃或從口而入,直接內犯,現代醫學之致病菌幽門螺桿菌(Hp)亦是經口入胃,因此食品及餐具的衛生要符合要求,集體用餐應用公筷及公用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