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重視 潰瘍病 的 中醫 調治|浸大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副教授 黃志新

潰瘍病常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其臨床表現為慢性、週期性、節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攻擊因素和防禦因素失衡,亦即中醫常提及的正邪力量對比失衡,邪氣過強或/和正氣不足是發病原因。


該病常反覆發作,是常見病、多發病,秋冬或冬春季節易發病或復發。該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 歸屬中醫胃痛的範疇。主要的病因病機為外邪犯胃、飲食傷胃、情志不暢、肝氣犯胃致胃氣壅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而素體脾虛,生化乏源,脾陽不足,胃失溫養,脾潤不及,陰虛不榮,胃失濡養,不榮則痛,即所謂有實證胃痛和虛證胃痛的不同,但臨床以虛實夾雜證居多並辨證論治。


針對潰瘍病胃痛的發病機制,調治上需注意:

1、飲食有節:定時定量,飲食均衡,細嚼慢嚥,少進食或不進食刺激性、難消化的食品,少進食辛辣燥熱或寒涼生冷食品,注意積累飲食宜忌的經驗,進食量控制在7-8成飽則可,不宜過飽,亦不宜挨餓,注意糾正的不良飲食習慣,戒除煙酒。


2、注意飲食衛生:中醫認為外邪犯胃,病從口入,飲食衛生至關重要,寒、濕、熱之邪從體表胃經內侵傷胃或從口而入,直接內犯,現代醫學之致病菌幽門螺桿菌(Hp)亦是經口入胃,因此食品及餐具的衛生要符合要求,集體用餐應用公筷及公用餐具。

3、切勿亂服對胃有剌激性的藥物如解熱鎮痛類消炎藥等,若需使用亦應遵醫囑及藥物使用說明,除有特別要求,為減少藥物對胃粘膜的剌激,常在餐後服用。

4、注意天氣變化、注意防寒保暖。

5、保持樂觀的情緒、健康的心態,讓生活及工作節奏馳張有度,建立和保有持良好的作息習慣。

6、素體脾虛者,應加強飲食起居調理,增強體質。在調治的同時,亦需重視現代醫學對潰瘍病及其併發症的診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醫臨床副教授 黃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