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 是介乎健康和疾病之間連續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其臨床表現包括神疲乏力、倦怠懶言、腰膝酸軟、頭暈不寐、汗多納差、煩躁易怒、月經不調、性欲減退等。中醫學認為,人體的健康是人與自然、社會相互協調,以及自身陰陽動態平衡的結果,即:「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如果 陰陽失衡 即可產生 亞健康 狀態乃至疾病。
因此,凡是能夠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措施,都可以作為治療亞健康的手段,比如方藥、針灸、按摩、刮痧、藥浴等等,都是中醫干預亞健康的重要方法,這就比必須依賴藥物才能治病的其他醫學體系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優越性。其中,針灸療法更是中醫運用來治療亞健康症狀的一大主流方法。
中醫認為 穴位(學名叫「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應點,又是針灸的施術部位,具有傳導感應、調節虛實的功能,當採用多種方法刺激穴位後,通過疏通經脈、調理氣血,可達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臨床上通過各有所長的 針刺 、 艾灸 等非藥物療法,針對亞健康體質進行辨證調治,「瀉其有餘,補其不足」,使機體恢復「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正常狀態,必對亞健康引起的失眠、疲勞、焦慮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不僅能達到調治亞健康的目的,還充分體現了自然、安全、有效、無副作用的優點。針灸调理亚健康體質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針刺法。本法是使用金屬毫針,刺激人體的特定穴位,通過補虛瀉實的針刺補瀉手法,達到防治療疾病的目的,具有疏通經絡,扶正驅邪,調和陰陽的功能。臨床常用的針具,主要有毫針、三棱針、皮膚針、皮內針、耳針、火針等。針刺對亞健康的疲勞、失眠、頭痛、便秘等症狀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2) 艾灸法。本法是利用艾絨產生的熱力,刺激體表穴位(或某些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活動,來調整機體紊亂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具有溫通經脈,溫陽補虛、防病保健的作用。臨床常用的艾灸方法,包括直接灸、間接灸、艾條灸、溫針灸、溫灸器灸等。適用於亞健康的體虛易感冒、精神萎靡、腰酸腿軟、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等症狀。
3) 拔罐 法。本法是指以火罐為工具,排除罐內空氣後造成負壓,讓罐體吸附於選定的穴位(或反應點)上,使局部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平衡陰陽、促進新陳代謝的一種自然療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的作用。臨床常用的方法,有閃罐、留罐、走罐、留針拔罐、刺血拔罐等方式。適應於亞健康的疲勞、肩背痛、腰腿痛等。
4) 刮痧 法。本法是用邊緣光滑的玉石、牛角、刮痧等工具,蘸食油或者清水在體表部位進行由上而下、由內向外反復刮動,使局部出現紅色(或暗紅色)的粟粒狀出血點等「出痧」情況,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有宣通氣血、發汗解表、舒筋活絡、調理脾胃等功能。對調理亞健康的消化、呼吸、循環等系統的症狀有調節作用,如刮手腳能行氣通絡,刮腹部能通便,刮頸部能活血舒筋,刮脅肋能疏肝解鬱,刮腳底能緩解失眠等。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倫新臨床副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副教授
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助理教授 馬劍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