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及心理學家常常思考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到底 性格 特徵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受環境影響的呢?家長看到子女怯懦及悲觀或進取莽撞時,往往會擔心他們難以改變。
關於兩性的心理實驗
心理學上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去探討男女行為模式的不同,是先天形成還是透過社會學習而學得的呢?心理學家分別將一些男童玩具(如玩具車)及女童玩具(如嬰孩玩偶)放在野外供大猩猩玩。結果雄性猩猩玩玩具車的時間大幅高於玩偶。相反,雌性猩猩玩玩偶的時間則較長。因為猩猩對玩具的傾向,並沒有像人類般受社會學習的影響,從而得出男女行為的不同傾向是先天形成的結論。
後天學習改變 性格 ?
然而,亦有不少研究得出後天的學習會帶來轉變的結論。我個人主張兩者皆對兒童成長有重要的影響。舉個例子:假設某天不小心掉了二百元,但其後又拾得五百元(先不討論路不拾遺的問題)。有些人會鬱鬱寡歡,悔恨自己失去了二百元,即使想起拾得了五百元,得到的比失去多,但是仍會執着於當中的折損。更有些會想:如果不是失了那二百,我便可有七百元了。失樂感始終無法釋懷。相反,有些人因得大於失,可以比較釋然。
性格 有情景性
同樣的經歷有不同的想法,有可能是天生的,亦可能受後天的經歷或教育影響。如成長的過程,父母着重子女的不足,以懲罰作為教導的主要工具,便較易形成悲觀怯懦的 性格 。但對事情的想法或感受也不是不能轉變的。
面對前者較悲觀的想法,我們可以引導他/她去思考如何處理那多出來的三百元,把焦點轉移至較正面的一方。即使我們有些 性格 是生而有之,也不一定不能改變。有些心理學家認為, 性格 是時間性及情景性的。因為我們是可以選擇去如何思考的,如何去看一件事,我們仍有選擇權的。
期望對手比自己弱
記得小兒學習圍棋之初,參加了數次圍棋比賽後,常常期望遇到棋力較弱的對手。 對於他這個想法,我大加讚許,讚賞他想出一個穩妥的辦法。小兒也滿心歡喜地期待我的解說。我用肯定的語氣說:「只要你變得夠強,你每次也必定遇到比你弱的對手。」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在小兒在圍棋衝段時,他很怕遇到段位棋手。那時我告訴了他一個聖經故事,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詳,就是大衛擊倒巨人哥利亞的故事。 在此不重複故事內容,重點在於:大衛毛遂自薦去打巨人哥利亞時,旁人紛紛懷疑地說:「巨人那麼大,怎能打得到呢?」大衛則回應說:「巨人那麼大,怎能打不到呢?」希望各位小朋友也能透過這個故事,學懂以樂觀的心去看待挑戰。
編按:段位是圍棋的級別,衝段是從「級」(從30級到最高1級,1級後升1段,最高9段)晉升到「段」位,可象徵棋力達到新階段。(現時香港業餘圍棋界,只計活躍棋手,最高者為6段)。
梁志聰
兒童發展及心理顧問
兒童發展協會創辦人
中華藝術治療學會顧問
香港音樂治療及輔導協會顧問
香港棋院顧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