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今日邀請到養和醫院言語治療師潘肇鋒,我有個朋友兩年前 中風 , 中風 後的復康過程一直都很穩定,其他人卻認為之後進展將不會很大,作為言語治療師,你覺得這個說法正確嗎?
言語治療師:中風後的黃金復康期大概是於中風後的6個月至1年,不過有新研究指出,即使是1年後,康復機會仍然存在,只是速度會減慢,而康復速度的快慢是取決於多個因素,例如年紀、中風的嚴重程度、復康訓練的密度、家人的支持及理解等。
主持:中風後出現言語問題的情況普遍嗎?
言語治療師:普遍,香港每年約有兩萬個新中風個案,當中長者佔多數,不過有年輕化的趨勢,30至40歲中風的個案都有出現,雖然中風仍是香港首數位的「殺手」,但通常大家最關注是中風的後遺症,而言語治療師主要是處理中風後的吞嚥困難及溝通上的問題。
主持:你怎樣評估病人中風後何時進行治療及選擇甚麼治療?
中風後何時進行治療
言語治療師:如果病人情況已穩定,醫生很快會轉介病人到不同部門進行相關的評估及訓練;但有些病人是多年前中風,直至年紀漸長才開始出現吞嚥問題,屆時才找言語治療師
主持:對於有吞嚥或溝通有困難時,你會怎樣處理?
言語治療師:如果是吞嚥問題,一般會先評估口腔肌肉能力,例如舌頭是否有力、活動幅度是否足夠、下巴是否夠力等。之後會嘗試不同稀杰度的液體及不同質地的食物,以評估哪一些是較為安全的食用,有時都會用X光或內窺鏡檢查及評估病人情況。
主持:所以吞嚥問題除了跟營養有關外,亦跟安全有關?
言語治療師:沒錯,如果吞嚥出現問題,部分人會進食時嗆咳。有些患者因為口腔活動能力有限,以致不能吞下食物,食物會留於口腔內,甚至於咀角流出,而且咀嚼速度會很慢,以上都是常見症狀,但最擔心是食物錯誤進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或不能呼吸,危害生命安全。
中風後的影響
主持:每位患者中風後都會有吞嚥問題嗎?
言語治療師:吞嚥問題除了對安全有影響,其實對生活質素都有很大影響。約有5成中風後的病人有吞嚥障礙,視乎中風位置,如果是腦幹中風,更是高達8成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但大部分病人都會於中風後一星期有改善,如果中風半年後都持續有吞嚥困難的病人,則只有約1成。
主持:吞嚥困難不是小事,是嗎?
言語治療師:是啊,吞嚥看似簡單,但其實有一定的複雜程度,當遇到有吞嚥困難的病人,言語治療師會先評估他有甚麼可以進食,飲液體是否需要加入凝固粉、改變食物質地、及如何使用合適的進食工具及姿勢等,但這些方法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用,需要由言語治療師事前評估及教導。另外,如果病人情況穩定,亦可進行一些吞嚥訓練,例如用凍的檸檬味棉花棒,刺激口腔內不同部位;或者用輕微電流去刺激及強化吞嚥肌肉,間接「教」腦部吞嚥動作。
主持:改善吞嚥問題的成功率很高嗎?如果不成功是甚麼原因?
言語治療師:成功與否需取決病人年紀及中風的嚴重程度,是否嚴重至影響精神及認知能力、令其不肯進食或難以進行訓練;而有長期病患的病人,例如柏金遜症、認知障礙症等,都會對改善吞嚥問題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