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如何配合子女 需要 ?別掉進以自我為中心的教養|言語及溝通治療師鄧國團

上幾期談到沒有最好的育兒或教養方法,但可以從「B-E-A-N」4方面著手思考,造就適合自己家庭文化的親職教養方法的條件。今期我們繼續分享「B-E-A-N」中的「N」——的Needs( 需要 )。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都不一樣。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已經高速發展,有自己的信念與需求,到了36個月時腦部已經約80%成熟,絕非一張白紙,只怕你認為他是你的寶貝就可以任你操控!

需要

滿足所需vs滿足所要

親子關係專家Keith Crnic認為,家長滿足兒童所需(Needs)並不等於滿足他們所要(Wants)。這是兩個不同的觀念。許多家長投訴子女缺乏專注力,事實是他們首先缺乏注意子女一舉一動,和以孩子為先(Follow the child’s lead)的想法。這與上一期談及的敏銳關注度和有效回應度是一致的。

較有效的家長嘗試讓子女(那管是嬰兒或大學生)主導一些,留心聆聽,然後充分地回應,在內涵上、在情感上給予豐富,以及對應當下子女身心需要的語言(Rich and responsive language)。反之,臨床看到典型未受訓練的父母,大部分時間使用問題或指令進行溝通,例如父母與子女一起玩10分鐘遊戲時,你會有驚人的體會,發現不少家長用上90%的非有效回應的話語。

需要

個案分享:如何進行親子遊戲

以下節錄了一位家長與她3歲的女兒在遊戲裏的言語:

背景:媽媽與女兒對坐,準備玩假扮遊戲。桌上有相關食用的玩具。

媽媽的言行女兒的言行
「咩黎架?可唔可以請我食呀?」(仍然在吃手上真的漢堡包!)
「請我食得唔得呀?」(沒有表情及目光接觸)
(媽媽看到女兒流鼻水,立即用紙巾
幫她擦鼻子,一言不發)
(轉頭,表示不舒服、不喜歡)
(坐下來)(翻開一個玩具鍋的蓋子)
「叮!熟咗!」(臉上有一絲笑容)
「熟咗未呀?」(沒有回應)
「可唔可以請我食隻雞蛋呀?」(沒有回應)
(喃喃自語,並拿起刀示意想切她左
邊的那個件蛋糕)
(把女兒右邊的蛋糕拿給女兒切)
「呢舊先至係生日蛋糕吖嘛!」(表現無奈但準備配合,準備切)
(準備用手上的玩具刀切媽媽放好的
蛋糕)
「咦!要唱生日歌先喔!」(舉起手並咆哮,並用凌厲的目光盯
著媽媽和用手阻擋不讓自己切蛋糕的
媽媽)
「咁好啦!你切啦!」(切蛋糕,繼續沒有眼神交流)
「有無匙羹呀?食蛋糕要用匙羹喔
」!
(四處張望找尋匙羹,然後拿了一塊
蛋糕給媽媽)
「哦!一齊食呀?」(喃喃自語)
「有無匙羹呀?我無匙羹喔!」(拿了雞蛋給媽媽)
「呢啲咩黎架?」「雞蛋」
「哦!雞蛋!」
「但係我想食薯條喔!」(拿了一塊肉給媽媽)
「呢啲唔係薯條喔!可唔可以攞薯條
畀我食呀?」
(拿了薯片給媽媽)
「媽媽想食薯條喔!」(拿了薯條給媽媽)
「Thank you! 」
「有無茄汁呀呢度?」(女兒繼續忙著應付媽媽的要求)
(餘下3分鐘媽媽繼續主導遊戲)(女兒繼續不發一言,沒有笑容)
需要
Tag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