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潰瘍病 的中醫調養|浸大中醫黃志新醫師

潰瘍病 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俗稱。除應激性潰瘍外, 潰瘍病 是一種慢性病,一般少則幾年,多則十餘年,甚至幾十年。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的發作呈週期性,發作期和緩解期交替出現,而且發作期間腹痛具有一定的節律性。

潰瘍病 歸屬於中醫內科胃痛的範疇。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症的病證。中醫認為胃痛的發生,主要的病因病機有:

(一)外邪犯胃:外感寒、熱、濕諸邪,內客於胃,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

(二)飲食傷胃:飲食不節,或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致胃失和降,不通則痛。

(三)情志不暢: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阻滯,均致胃失和降而發胃痛。

(四)素體脾虛: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養而發生疼痛。

亦即外邪犯胃、飲食傷胃、情志不暢、肝氣犯胃致胃氣壅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而素體脾虛,生化乏源,脾陽不足,胃失溫養,脾潤不及,陰虛不榮,胃失濡養,不榮則痛。即所謂胃痛有實證胃痛和虛證胃痛之分,但臨床所見的胃痛以虛實夾雜證居多。

胃痛的治療,中醫強調辨證求因,審因論治,分型證治,強調治癒後療效的鞏固。而療效的鞏固,飲食及生活調養至關重要。有以下幾點供參考:

(一)飲食有節:注意飲食衛生,定時定量,飲食均衡,細嚼慢嚥,少進食或不進食刺激性、難消化的食品,進食量控制在七至八成飽則可,不宜過飽,亦不應挨餓,注意改變引起胃痛的不良飲食習慣,忌進食引起胃痛的食品食物,戒除煙酒。

(二)保持樂觀的情緒、健康的心態,讓生活及工作節奏馳張有度,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

(三)素體脾虛者,應加強生活起居及飲食調理,增強體質。

至於坊間所謂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其意思是胃病的調養對治療及療效鞏固攸關重要,值得參考。

*參考文獻:《中醫內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周仲英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北京,2003年第1版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中醫臨床副教授 黃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