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eb Interstitial Ad
新城健康+

創傷後壓力症 患者隨時出現自殘傾向!情緒不穩、失眠、不安焦慮要注意|精神科醫生麥棨諾醫生


這幾天頻頻與趙社工聯絡,一方面教導她一些即時應對的技巧,一方面為芷晴的個案做好準備。趙社工告訴我,芷晴最近異常易怒,與她閒聊時,只要稍有一句不合心意,她就會勃然大怒,繼而指罵各人。雖然她的情緒很快就會平伏下來,但趙社工覺得她的情緒很不穩定,感覺芷晴總是處於心不在焉的狀態,同樣的問題,她會於不同的時間問好幾次,過後又一臉茫然,搞不清她是否真的理解。

創傷後壓力症患者出現失眠問題


與芷晴親身接觸後,她透露自某個突發事件發生後,她一直都受半失眠所困擾。芷晴是個應届文憑試考生,她的校內成績不差,考上大學毫無難度,如果再努力一點,說不定可以考上醫科。只是,近來發生的種種社會事件,讓她對政府、以至整個社會制度極度不滿。她身邊有幾位同學漸漸加入社會運動的前線行列,芷晴也頗受同輩的影響,越走越前,由最初僅參與遊行,到最近蒙面上陣,協助「同伴」避開警方的追捕。


就在個多月前,她親眼目睹與之「出生入死」的前線「同伴」在一次運動中被捕,在她眼中,「同伴」更被警察施以暴力對待,當場被打至頭破血流。自此,她腦海中不時浮現當日同伴被捕的畫面,因而經常無法專心,學業成績亦一落千丈。她以為,這只是一時半刻的身體反應,只是短時間未能接受的朋友被捕之打擊。可是,這種情況沒有隨時間的流逝而得到舒緩,芷晴越不願意想起,反而越發會想起。不斷的回閃,不僅影響其日常生活,更令其噩夢頻頻,有時甚至會在睡夢中驚醒。


趙社工留意到,芷晴對巴士極為敏感,不論是看到停泊的巴士、抑或是行駛中的巴士,她都表現得無比的焦慮,立即停下腳步,或是找不同藉口來繞路,讓巴士離開她的視線範圍。芷晴亦回應說,只要一看到巴士,腦中就會閃過當天同伴於巴士上被捕的片段,雙腳就像不聽使喚般向反方向走。


綜合以上的描述,芷晴患上了「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她經歷從沒預期的事件,未能承受或適應,同時頓然意識到自己安全亦受到威脅;自己安然無恙,朋友卻面臨牢獄之災,她被不安感與內疚感濃濃地包圍,出現抑鬱的症狀,因而患上此症。


正常來說,經歷創傷事件後,腦海浮現畫面是並不罕見,但相關徵狀通常在一至兩星期後會逐漸淡化,若情況持續,出現失眠、不安焦慮的情緒,甚至避開事發地、相關人及事物等,來否定自身的心理問題,就有患上此症的危機。


幸好趙社工及早察覺到芷晴有異樣,在她的身體及生活仍未受到重大影響前鼓勵她前來求診,我處方了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另外配合認知行為治療及支持性心理治療,亦教導她慢慢調整生活。芷晴只需半年左右,就重回正常生活軌道,趙社工也很安慰芷晴能重新出發,繼續為目標而努力。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麥棨諾醫生
Dr MAK Kai Lok, Gregory
註冊專科: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