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香港人也習慣晚睡或長期熬夜。「究竟夜瞓有什麼問題?」我們不妨從睡眠的作用說起……
中醫引用古代的哲學概念 「陰陽」 來解釋許多現象,例如早上在太陽的照射下有光、有溫暖,萬物在生長、活動、生產,這屬於「陽」;晚上沒有太陽的溫煦,大地變得漆黑、寒冷,萬物處於靜止、休養的狀態,屬 「陰」。多曬太陽、適當運動有助提升 「陽」 氣;相反,飲食寒涼生冷、貪涼吹風(長期處於冷氣間)等則會令 「陽」 氣消散。飲食煎炸燥熱、煩躁易怒、睡眠不足等都會消耗體內的「陰」 液;多吃滋潤的食物(如雪耳、百合等)、聆聽輕音樂、保持充足的睡眠均有助養 「陰」。
「陰」「陽」要取得平衡,才不會出現問題或生病。「平衡」就如一比一的關係,是一個比例,而非一個絕對值。在 「陽」值不變、「陰」值減少的情況下,即是「陰」不足以平衡 「陽」,中醫稱作 「陰虛」, 甚或 「陽亢」。「虛不受補」許多時出現在附有陰虛體質的人士身上。
進補多為補陽、補氣,本身體內已經缺「陰」,更加無力平衡新增之 「陽氣」,因而出現口乾、咽痛、生瘡、潮熱、盜汗、失眠等情況。如身體出現 「陰虛陽亢」 的表現,許多人會誤以為 「熱氣」 而尋求清熱瀉火的方法(例如飲涼茶),但這只會令體內 「陽」 氣消減,甚則導致 「陽虛」,出現形寒怕冷、精神萎靡不振等表現。適當做法是把 「陰」 養回來,而睡眠尤其關鍵!
睡眠不單講究時數,更講求質素。晚上11時前入睡是提高睡眠質素(養 「陰」)的簡易法門。中醫重視天人合一,自古以來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此乃跟隨大自然的規律而為。根據《黃帝內經》對於時間、經絡臟腑運行的概念,子時及丑時(即晚上11時至凌晨3時)是膽經和肝經當令的時辰,是最需要亦是最佳睡眠的時機,如果錯過了,即使順延睡足8小時,身體的復修仍不及晚上11時前入睡般有效。
工作時間冗長、夜生活繁多、手機資訊不斷……這些都成為了港人夜睡的原因。為健康著想,我們應適當地調整作息時間,培養早睡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