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請到養和醫院的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聽眾可以問你什麼問題?
內視鏡可協助做微創手術
醫生: 外科手術、癌症、膽石、甲狀腺手術、內視鏡檢查都可以。
主持: 內視鏡是什麼?
醫生:透過一個鏡頭進入身體不同「管道」內檢查,例如胃鏡、腸鏡及膽管鏡等,因為科技日新月異,甚至可以利用鏡頭進行微創手術。
主持:現在照胃鏡,病人沒有以前那麼痛苦了嗎?
醫生:是的,因為多了不同輔助。首先照胃鏡前會跟病人多講解,令病人減低心理壓力;另外會有局部麻醉,減低口腔對鏡頭的抗拒;有需要會注射鎮靜劑,令病人可以紓緩及放鬆,有大部分的病人於檢查過程中都可以很舒服地進行。
主持:照腸鏡是如何進行?
醫生: 利用1.2厘米的內視鏡進行,透過肛門進入腸道,檢查準確度很高,並可以即場進行評估及進行切除手術。
主持: 我覺得照腸鏡最辛苦的部分是進行前的兩天,因為要喝瀉藥。先重回今日的主題,女士會較易患上大頸泡嗎?
甲狀腺腫脹多數是良性
醫生: 大頸泡即是甲狀腺腫脹,較易出現於40歲以上的女士,但十居其九都是良性,即使是惡性,只要接受適當治療,有高達95%的治癒率。
主持:為什麼會有大頸泡?
醫生:通常涉及3個因素。在外地有機會是沒有攝取足夠海產類食物;另外有可能是甲狀腺增生或發炎。
主持: 有可能是因為感染嗎?
醫生: 在香港大部分都是因為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問題而導致甲狀腺腫脹或增生。
主持:大頸泡的病徵是什麼?
醫生:頸部位置會腫脹,如果甲狀腺切除出來,其大小可以是數厘米至數十厘米不等。我曾有一位病人切出來的甲狀腺重量,可以達300克以上,就好像一個小型木瓜的大小,她做手術前已有這個問題達十年,可是她拖延病情至覺得呼吸及進食都有困難時才去求醫。
主持:頸部腫脹會有什麼影響?
醫生: 影響進食及呼吸。這個病很容易就能發現,所以大部分求醫的病人都是早期的病人。
主持: 男性病人會否較後期才發現?
醫生: 過往經驗,女性一般會較早發現。
主持: 除了有硬塊外,會有其他病徵嗎?
醫生: 會有甲狀腺素增生的症狀,即是心跳、手震、有汗、眼突出、進食困難、呼吸困難等。
大頸泡診斷三部曲
主持: 良性及惡性的治療方法是不一樣,對嗎?
醫生:對。首先要診斷,而診斷有三部曲:首先是臨床檢查,之後會進行抽幼針的檢查,同時要驗血,了解甲狀腺素是升還是下降。完成三部曲後可知道病人的情況,然後再針對治療。
主持: 大頸泡一定要進行治療才能康復嗎?
醫生: 十居其九都不會自行痊癒,需要診斷後並作出適當的治療,如果會自行痊癒是因為有橋本氏症而引致甲狀腺素變高,則可能短時間內自行痊癒。
主持: 大頸泡是否會慢慢變大?要如何診斷?
醫生 :是的,要診斷大頸泡,先要先了解甲狀腺素有否變高,一旦發現甲狀腺素長期高企,會導致血壓變高影響心臟衰竭、眼突及影響視力;此外要檢查有否阻塞性的症狀,如果有阻塞性的問題,需要進行手術;同時要檢查是良性還是惡性。
主持: 如果是良性甲狀腺功能亢進,是否以服藥為治療方法?
醫生: 是的,但療程是以年來計算,如果效果不理想,就會採用放射碘或進行手術。
主持: 腫起來的位置,只可靠手術處理嗎?
醫生: 如果凸出來的硬物變得大,或證實是惡性,手術是比較徹底及直接。如果不是惡性,但凸出來的部分不美觀,可採用超音刀將它縮細。
主持:會復發嗎?
醫生:如果不完全切除,復發機會很高。
切除甲狀腺
雷女士:我照了超聲波,有4亳米的腫瘤於甲狀腺,醫生說可以切除。
醫生:根據歐美指引,4亳米的腫瘤生長很慢,即使是癌症都暫不需要切除。至於在亞洲國家,即使只是4亳米的腫瘤都建議切除。而切除全部還是半個甲狀腺,都未有一個確實的答案,但是亦可考慮切除半個進行化驗。有時醫生會考慮抽針檢查,病理科醫生會分種類及程度,然後再考慮是否值得切除,不過4亳米的話可以先觀察。
主持:如果抽針的話,就可以知道需要切除還是不切除嗎?
醫生:透過抽針可以得知很多資訊,我建議先抽針。
雷女士:會否抽不中?
醫生:有機會,有10-20%機會抽不中,建議抽針後3-6個月再進行超聲波檢查。
主持:切除一邊甲狀腺有影響嗎?
醫生:不會影響生活質素,除非手術有併發症。
主持:會有什麼併發症?
醫生:會影響聲帶質素,嚴重會傷及氣管,但這些情況不常見。
膽石可增胰臟癌風險
布太:我的肝有陰影,而且有膽石,我需要照肝然後再處理膽石嗎?
醫生:你可以先考慮抽針或切除化驗,如果你不是肝硬化、乙/丙型肝炎帶菌者,肝有陰影多數都是良性,透過覆檢、超聲波觀察懷疑的地方有否長大,如果沒有長大,都會以觀察為主;另外,當你進食油膩的食物會有腹脹、反胃的感覺嗎?
布太:有的,因為我常有胃氣,才進行檢查。
醫生:檢查出有膽石但沒有相應症狀,一般不建議進行手術,除非你有特定的遺傳貧血病,才需考慮切除膽石。至於症狀是什麼,是需要進行一個詳細面談。
主持:膽石會進入膽管嗎?
醫生:會有這個情況發生,但當有症狀時,就需要進行手術,因為有可能阻塞膽管而發炎。
布太:不理會膽石會變成胰臟癌,對嗎?
醫生:兩者不會有直接影響,但其中一個胰臟癌的成因是因為膽石導致胰臟發炎,因而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如果你確定是因為膽石而導致你有胃氣,亦令你感覺到非常不適,你可以考慮切除膽囊,但需明白胃氣是非常常見,可能和膽石無關。
3-5年進行一次檢查
何女士:我3年前已切除大腸1厘米以內的良性瘜肉。切除後的瘜肉會再增生嗎?
醫生:如家庭成員有腸癌、慢性腸炎,機會就會增加,需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如果沒有,我們會根據瘜肉數量及大小來評估。例如是否有3粒瘜肉或以上、切除的瘜肉大小是否1厘米或以上,以及化驗瘜肉的種類。如果沒有家庭成員患有腸癌,又不符合以上所提及的情況,我建議你3-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之後可以10年一次。
李女士:我喉嚨常常覺得不適,食道有一粒東西,我有癌症嗎?正等待胃鏡檢查,尚未知道大小。
醫生:首先要了解腫瘤生長於食道那一層,如果生於表皮的話,可以進行活組織檢驗;如果是潰瘍,毒性又會較高;如果是肌肉外壁生長出來,癌症機會就變得很低。
主持: 多謝醫生,今天時間差不多了,下星期見,拜拜。
鄺永恒醫生
Dr. KWONG Wing Hang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 外科名譽顧問醫生
-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 外科專科醫生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員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外科)
-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