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感受到近日氣温上升,外出走兩步就開始出汗,甚至令體温上升,到食肆探熱時更被誤以為 發燒 。家庭醫生林永和早前於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講解不同 探熱器 的探測温度,以及人體散熱方法。
發燒温度因應體型體質
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其實體温高於攝氏38度,已被視為發燒。人的體温要根據體型及體質,如脂肪或肌肉量較多,身體温度就會較高,而小童的體温一般比成人高。
人是恆温動物,體內有很多新陳代謝,將體温調節至最佳體温攝氏37度。林醫生指發燒有機會來自於外在因素,如病毒病菌感染、發炎、荷爾蒙相關疾病、中暑等,令病毒或身體分泌化學物質,產生連鎖反應。如果體温逾攝氏38.5度,就要看醫生尋求專業治療。
探熱器 一、紅外線額頭探熱槍
基於環保及衛生的原因,現時不少食肆及公司都使用紅外線探熱槍,為食客及員工探熱。不過,探額頭只能探到人體表面温度,容易受外間因素影響,如運動、天氣及戴帽等,所以探測温度未必完全準確。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探頭發燒温度為攝氏36度以上,而林醫生指一般小朋友比成人體温高出約0.5度。
探熱器 二、水銀探熱針
水銀探熱針是比較舊式的探熱器,一般用於探口、探肛及探腋下,探測時間為3至5分鐘。林醫生指將探熱針放於脷底,可以感受血管温度,準確性甚高,而温度高過37.5度,就被視為發燒。
探熱器 三、電子探熱針
與水銀探熱針的作用相似,電子探熱針同樣可用於探口、探肛及探腋下,但它的安全性較高,適合於6歲以下幼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