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要好好控制膽固醇 指數,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即壞膽固醇),它可將膽固醇由肝臟輸送到其他器官,導致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增加,長遠使血管出現堵塞,誘發心臟病、中風及其他血管疾病。至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即好膽固醇),則可把周邊血管多餘的膽固醇帶回肝臟回收,對健康有利無弊。因此,高膽固醇患者服用 藥物 ,目標是將壞膽固醇降低,以減少併發症發生。
一線藥物:他汀類 藥物
他汀類 藥物 是歷史悠久的降膽固醇 藥物 ,可直接減少肝臟製造壞膽固醇,有研究指可減40至50%的壞膽固醇,屬於一線 藥物 ,是公認有效及安全的選擇。患者開始他汀類 藥物 治療後,醫生為了解成效如何及是否有副作用,先是處方低劑量 藥物 ,之後才逐步增加劑量。由於要藉驗血才知肝功能可有受影響,而初期輕微肌肉發炎亦無明顯病徵,所以在用藥4至6星期後,患者便要覆診及驗血,以決定須否加藥或改變 藥物 組合。
二線 藥物 直接阻止腸道吸收膽固醇
隨著都市人飲食習慣愈更偏向多肉少菜、油炸及肥膩食物,再加上早前歐洲心臟協會(ESC)更改血脂管理指南,將壞膽固醇標準進一步收緊,患者必須使用更大劑量,才可將膽固醇控制於水平之內。然而增大他汀類 藥物 劑量,卻可增加肌肉發炎、肝酵素上升等風險。如果出現嚴重副作用,或降膽固醇成效不顯著,醫生便會按患者情況而加入二線 藥物 ,例如是依折麥布(Ezetimibe),可於腸道直接阻止吸收食物中的膽固醇,但會刺激腸道,影響脂溶性維他命及及其他營養吸收,並可增加大便次數多或令大便過於柔軟。雖然副作用未算嚴重,但其降低壞膽固醇的功效只屬一般,未及他汀類 藥物 顯著,故此只屬輔助性質。
打針減壞膽固醇效果顯著
此外亦有皮下注射的PCSK9抑制劑。PCSK9是蛋白酶,負責讓肝臟表面的壞膽固醇受體進行新陳代謝;如果抑制PCSK9,便可增加肝臟回收血液中壞膽固醇的數量。愈來愈多研究指PCSK9抑制劑成效顯著,目前的建議時如果患者已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最高劑量,可以再加入PCSK9抑制劑,能額外減少60%的壞膽固醇,有助更快達到目標。
歐洲心臟協會的建議是第一步仍要先用他汀類 藥物 ,除非患者耐受不了副作用,或用他汀類藥物的最大劑量功效不大時,才考慮加入PCSK9抑制劑,以減少單一藥物的潛在副作用,同時可控制病情。
若然是三酸甘油酯超標,亦可用奧米加3(Omega 3)來治理,但患者應跟醫生商量治療對策,而非自行購買奧米加3營養產品就算,否則服食劑量或會未達致建議份量,從而影響效果。不管是控制壞膽固醇抑或三酸甘油酯,患者第一時間應著重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第二步才考慮用藥,這樣子才能全面控制膽固醇。